在十二桥路寻访十二桥遗址-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在十二桥路寻访十二桥遗址

2019-12-12 10:41:37 华西都市报

  孩子们清洗十二桥烈士墓园介绍碑。

  十二桥遗址出土文物。

  十二桥遗址干栏式建筑。

  十二桥遗址。

  路人阅读有关十二桥的介绍。

  

  在有关十二桥路的写作和实地寻访过程中,发现许多细节值得推敲。

  先说说通惠门吧。

  清代,成都人要到城外西南方向一带,要从老西门、老南门,甚至北门出城,七弯八拐不太方便。1913年,为便利城内居民出城到青羊宫赶花会,四川督军胡景伊下令在西较场边的城墙上,朝二仙庵、青羊宫的方向新开一道城门,取《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句意,取名通惠门,民间亦称“新西门”。

  光有通惠门还不行,必须在新城门外的西郊河上修一座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配套工程”。于是,在1916年修建了一座连通城内与城外的新桥,称为十二桥。

  壹

  木桥,廊桥,石墩桥

  十二桥当初真是修建在西郊河上的吗?

  《成都城区街名通览》介绍,十二桥是通惠门外护城壕上的篷桥,建于民国初年,名字的由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位列附城各桥序列第十二;另一种可能是因为风光美丽,得扬州二十四桥风景之半,取“平分扬州明月”之意。现在,在桥边木牌上有关于十二桥历史的介绍,对桥名的由来又增加了一种说法: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成年累月、周而复始,桥名“十二”,寓意岁月循环、经久不变。

  通惠门外护城壕是什么呢?在老成都西面的护城河体系未建立起来时,西段城墙外是依靠壕沟来进行城市防御的。从唐代开始,开挖了西段人工河,护城河与城墙共同构成御敌联防体系。其实,查看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成都地图,可以看到,在城墙和护城河之间的多处地方,还有一条小河,这是城市多层纵深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让渡过护城河的敌人无法直抵城墙,发动攻城战。比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成都地图上,在通惠门和西郊河之间有一条小河沟,河沟上有一座桥,过桥往西才是西郊河。

  在傅崇矩编纂的《成都通览》中有关成都西门外8座桥梁的记载里,没有十二桥的名字。因为《成都通览》是在1909年出版的,那时十二桥还没有修建。

  十二桥从1913年开建,1916年建成,当时建的是一座木桥。数年后,改造成廊桥。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修筑公路,廊桥改造为石墩桥。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桥,是修建蜀都大道时拓宽后的新桥。一座施工体量并不浩大的木桥,为什么当年会修建3年?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杜满希是法国驻成都领事馆的官员,他提供了一张民国初年十二桥的珍贵照片,那是一座优雅灵动的重檐歇山廊桥,小巧精致,但从照片上无法断定桥的准确位置。那么,找到杜满希应该就可以搞清楚当年十二桥是不是在西郊河上了。我特意打电话到法国驻成都领事馆,电话里一位女孩用细声细气的普通话告诉我,杜满希早已退休回国,工作邮箱已停用,无法联系。

  贰

  晋康桥并非十二桥

  有不少文章里提到十二桥在20世纪40年代改为砖拱桥,桥名改为晋康桥,因当时扩建西安路的名义主事者为川军将领邓锡侯,字晋康。十二桥和晋康桥是一回事吗?成都市政府在1939年5月24日发布了《环城公路西北段征地补偿办法》,其中有领取补偿款期限的要求,安排十二桥、晋康桥、将军碾、任家桥一带业主于5月29日到市政府验契领款。如果说十二桥一直就在西郊河上,也叫晋康桥,那公文将十二桥和晋康桥并列,又是怎么回事呢?

  1979年版的《成都市街道索引手册》里写得非常清楚,西安南路其中一段原名晋康桥,备注栏里注明相关门牌号为1-45和2-50号。这样看来,十二桥和晋康桥相隔不远,是两座不同的桥。其实,过去在西郊河的西侧还有一条并行的河,是从将军碾方向流下来的,晋康桥很可能是在这条河上的,它和十二桥以及西郊河并没有什么关系。

  我过去一直以为西安路与陕西西安有什么联系,也分不清西安路与陕西街。实际上,“西安”二字是成都西门平安的意思,仅此而已。

  西安路过去是老成都环城马路的西段,建于1931年。原来马路中有一条灌溉用的小河,河上有座木桥,方便老百姓进出通惠门。1947年夏天河水暴涨,木桥被毁。邓锡侯主持重修,建了一座新的石桥,此桥取名“晋康桥”,同时将桥南端至今天的十二桥路的这一段命名为晋康桥街,晋康桥以北的路段,取名西安路。

  我们不妨来想想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1913年通惠门开通到1916年十二桥完工的这段时间里,城西的居民是如何到青羊宫的?

  根据地图分析,城内居民出通惠门过小桥,沿小河沟边的道路往南走,在迎仙桥过西郊河就到青羊宫。也就是说,十二桥的修建并不只为老百姓到青羊宫提供方便,而是有其他更主要的原因。

  叁

  烈士牺牲之地探考

  还有一个与十二桥有关的问题:十二桥烈士是在什么地方被杀害的?我查阅不少资料,具体地点大多含糊。

  廖俊义和唐体尧解放前是国民党特务,均参与了十二桥的大屠杀。在他们的交代材料里,提及枪杀现场离通惠门非常近,出城约一里路,在十二桥的西南边,在过桥的防空壕中。为了更加准确定位烈士殉难地,我找到了唐体尧在1950年8月4日的口供材料,文中描述“从公路到刑场约半里路”。

  在手机地图上可以找到烈士殉难地在十二桥路南侧与琴台路的交会处,也就是现在琴台路入口牌坊的旁边,这个位置不在现在十二桥的西南边,而是在大桥南偏东的位置。其实,立有白色花圈雕塑的地方是烈士殉难纪念地,并不是烈士牺牲的准确地点。

  我按照描述实地走了几趟,发现实际情况比想象要复杂。

  首先确定老通惠门的位置,大概是琴台路东侧建筑与西较场西侧围墙的结合处,也就是现在通惠门简介路牌的位置。往西走260步,过西郊河到了新一村小区入口处。继续前走,到省委老干部局门口已是500步了,按照我的步幅,离通惠门的距离最多400米,如果在这个位置,往南走200多米左右,就进入老干部局大院里了。如果按“一里路”来计算,我从通惠门往城外走,大约要650步,大约要走到中医医院宿舍区的位置。这里离西郊河和新一村如此远,会是烈士当年牺牲的地方吗?成都市委组织部十二桥烈士调查组相关调查资料更准确一些,烈士牺牲地点在十二桥过桥西南两百多米处的乱坟坝里。

  再来看交代材料的情况和烈士牺牲地之间的关系。特务当时开车出通惠门的实际距离应该没有“一里路”。出通惠门的路况估计比城内差。我们开车都有这样的体会,相同距离的路程,路况差时,你会感觉开了很久很远,况且当时夜晚缺乏参照物,人又处于非常紧张的状况。而且,特务下了公路往南走,不太可能走直线,感觉走了“半里路”,但拐来拐去,实际离公路和西郊河不太远。这样分析,就不难梳理特务交代的情况和烈士实际牺牲地之间的逻辑关系。

  特务们为什么当时如此紧张和匆忙呢?看看成都1949年底的大事记就一目了然了。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20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公开宣布向四川进军。

  11月1日,刘邓大军发起川黔战役。

  11月27日,贺龙率部由陕入川。

  12月6日,解放军发动成都战役,四川各地纷纷解放。

  12月7日,成都发生“十二桥惨案”。

  12月10日,蒋介石离蓉,逃往台湾。

  12月27日,解放军入城,成都解放。

  我们现在看到的烈士墓地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0年1月3日、4日、7日三天,完成了十二桥和抚琴台共35位烈士遗体的发掘工作后,灵柩停放在支矶石街原国民党空军层板厂内。1月19日公祭后,进行了起灵仪式。送葬队伍经过同仁路、实业街、商业街、东城根街、祠堂街、金河街、通惠门,在青羊宫公葬地举行安灵仪式。原来的青羊宫公葬地就在现在的文化公园里。

  肆

  十二桥文化的兴起

  我们再来看看“十二桥遗址”到底在哪里。

  十二桥遗址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多朋友慕名前来,却找不到遗址在什么地方。

  十二桥南边有个非常清静的小院,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的老办公区,几株大树,几排红砖平房,算得上是市内拍摄怀旧老电影的好地方。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的核心区域就在这个小院的下面。遗址于1985年偶然发现,是中国最典型的早期干栏式建筑遗址,学术价值很高。由于还不具备大规模发掘的条件,暂时回填保护。现在,院子里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一块。

  大约从公元前3000多年开始,三星堆古城突然被废弃,三星堆文明神秘消失。与此同时,十二桥文化在成都地区渐渐兴起,延续了长江上游文明在成都平原的发展。这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文化之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它们所表现出的文化类型,被学界命名为“十二桥文化”。

  古蜀先人为什么要修建干栏式建筑?古郫江自成都西北九里堤向南流至今通惠门一带,再向东流。古蜀人从岷江上游向成都平原迁徙时,首先进入成都平原西面,并修建居所。这些房屋都修建在江畔,由于临河,所以要修建得高一些,防潮防洪。众多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古代南方建筑普遍采用“干栏式”,而北方地区的建筑为防寒保暖多为地穴式或半地穴式。现在,南方和北方的建筑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对采光通风保暖的要求仍不相同。

  现在,出通惠门地铁站,沿十二桥街往西走,极目远眺是一环路边温哥华广场依旧巍峨的楼影,这么多年来,它一直是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道路的左侧是古代西较场的位置。老成都有东西南北四个较场,这是其中之一。

  往西几步就是琴台路口,在仿古牌坊边的小绿地里是十二桥烈士殉难纪念雕塑。

  上十二桥,过西郊河,远望是一环路口互通式立交桥上上下下不断线的车辆。

  十二桥路的北侧,靠近立交桥的位置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中医药大学之一,其中药学专业是重点建设的一流专业。

  一座桥、一条街就有这么多故事,这座城市那该有多少故事啊!

  (冯晖 文/图 部分图片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银川第五届秦腔节《狸猫换太子》演出落幕

    本届银川秦腔节以“梅花秦韵·绽放湖城”为主题,邀请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为戏迷奉献多台好戏。演出将持续到12月14日。

  •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为向公众普及昆曲的基本知识、为昆曲爱好者和专家搭建交流平台,杨崑在传统文化街区小河直街开设了“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 航拍江西“将军县”里的“将军园”

    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的兴国县是中国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将军县。苏区时期,兴国县总人口23万,参军参战的达9.3万余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

  • 优势栏目

    青海玉树:匠心传承芒擦藏刀

  • 优势栏目

    对待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