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下稻花香-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玉泉山下稻花香

2018-11-15 08:24:42 北京日报

  郑学富

  “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这首传唱至今的北京歌谣描述了京西稻清香可口的米质。京西稻历史悠久,如今已成为北京人饭食中的文化记忆。笔者根据史料记载,认为京西稻兴起于西周,发展于东汉,繁荣于清代。《周礼·夏官司马第四》记载:“东北曰幽州……其民一男三女,基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这三种谷物,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注为“黍、稷、稻”。这就是说在西周时北京就有水稻种植。《后汉书》记载,张堪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西南)太守期间,落实光武帝刘秀休养生息的国策,“乃于狐奴(今顺义区境内)开稻田八千余顷”,引导百姓种植水稻,百姓因此而殷富。老百姓高兴地歌颂道:“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到了清代,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大力推广,海淀玉泉山一带水稻种植形成规模,达到了一万余亩。

  康熙皇帝的早御稻

  “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秧针。”这是清朝康熙皇帝《早御稻》中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御稻”就是后来人们说的“京西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康熙皇帝很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的种植。他在《畅春园观稻时七月十一日也》一诗中写道:“七月紫芒五里香,近园遗种祝祯祥。炎方塞北皆称瑞,稼穑天工乐岁穰。”特别是他在组诗《题农耕图》中,对水稻从育秧到收割的全过程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初秧:“一年农事在春深,无限田家望岁心。最爱清和天气好,绿畴千顷露秧针”;拔秧:“青葱刺水满平川,移植西畴更勃然。节序惊心芒种迫,分秧须及夏初天”;插秧:“千畦水泽正弥弥,竞插新秧恐后时。亚旅同心欣力作,月明归去莫嫌迟”;收刈:“满目黄云晓露晞,腰镰获稻喜晴晖。儿童处处收遗穗,村舍家家荷担归”;持穗:“南亩秋来庆阜成,瞿瞿未释老农情。霜天晓起呼邻里,遍听村村打稻声”。

  康熙皇帝还在政事余暇,考察研究农作物的生长,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康熙几暇格物编》。在这本书里记载了康熙是如何发现京西稻的。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古时称为“西苑”,原来是皇家苑囿。康熙帝在西苑修建了丰泽园,因康熙重视农业,就在园中开辟了试验田。其中有几方水田,栽植水稻,每年农历九月开始收割登场。在六月下旬的一天,艳阳高照,酷暑难当,康熙皇帝巡视稻田,此时的水稻生长得生机勃勃,一片葱绿,刚刚抽穗。他突然看到有一棵“高出众稻之上”,颗粒已经成熟。他感到很惊奇,就将种子收藏,待次年种植试验其是否早成熟。到了第二年的六月,用这些种子种植的水稻果然提前成熟了。于是,他年年将其单独收割,留作种子来年再种。“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康熙几暇格物编》)

  乾隆皇帝的紫金箍

  “疑是山村是水乡,禾苗低亚稻苗黄。绿杨十里蝉声沸,飒爽风中饘粥香。”乾隆皇帝的诗《万泉郊行即事》描绘了玉泉山下、万泉河畔蝉声十里,稻花飘香的情景。

  诗中提到的“饘粥”,就是使用京西稻品种之一“紫金箍”熬制而成。紫金箍是乾隆帝从南方引进的水稻品种。

  乾隆继承了他爷爷的遗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每年的春耕时节,他都要在丰泽园的试验田里亲自扶犁耕种,写有“左艺蔬畦后弄田,园名丰泽缅尧年”的诗句。圆明园澹泊宁静主体建筑是一座田字式大殿,乾隆帝在其一旁建有多稼轩,开辟水田耕种,河水环绕,稻浪随风翻滚。他在《田字房记》中写道:“每当盛夏,开窗则四面风至,不复知暑。其北则稻田数亩,嘉禾生香,蔼闻于室。”这里成了耕读文化区,乾隆帝每年都要在此举行耕种仪式,他在诗中写道:“园中辟弄田,引水学种稻。轩名额多稼,奎章悬圣藻。”他还模仿爷爷令人绘制23幅耕图和23幅织图,并分别赋诗。由于乾隆帝对稻米特别嗜好,所以每到一地特别留意水稻种植情况。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了某地,地方官员招待他,在吃过山珍海味之后,上了一道粥,香甜爽口。乾隆帝喝了之后顿感满口生香,便问是用何物所制。地方官说是用一种叫“紫金箍”的稻米熬制。乾隆帝便让地方官找来一些种子,带回北京玉泉山下种植。

  玉泉山因泉得名。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明初王英有诗说:“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玉泉山之泉水醇厚甘甜,乾隆酷爱,曾赐封天下第一泉。万泉河因由众多泉水汇聚成河而得名。在北京西郊,水资源丰富,有种植水稻的先天条件。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在玉泉山以东兴建清漪园(即现在的颐和园),将瓮山泊拓展扩大,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并下旨在玉泉山、清漪园周边及万泉河两岸都开辟稻田。他于次年赋诗《昆明湖上作》云:“灵池虚受妥鱼龙,讵止鲸机溯汉踪。燕地波含滇海月,西山影写北高峰。名称取合原无定,佳处游多得未逢。新辟水田千顷绿,喜看惠泽利三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帝在玉泉山、万泉河一带兴建涵闸蓄水,疏浚河道,修筑石渠引泉水入昆明湖,改善水利设施。乾隆帝写诗曰:“玉泉万寿一河连,众绿丛中试泛船。夹岸稻畦皆茂育,西成有象兆康年。”他还在另一首诗中写道:“万泉多溪田黍稻,皆可艺无虞水旱。”

  《红楼梦》里的胭脂米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多处提到的“胭脂米”也是京西稻的一个品种。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门下庄头乌进孝进贡的红帖上,写有“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从帖上可看出,其他米粮都是在五十斛至一千石之间,唯有胭脂米是二石,可见其珍贵;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此时王熙凤正患病,贾母将粥送给她吃是为了让她滋补身子,可见胭脂米营养价值之高。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官员,生活优越,对御田里生产出来的胭脂米应该很熟悉,所以写起来也是信手拈来。

  胭脂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作物,此米呈椭圆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长,营养极其丰富,里外都呈暗红色,顺纹有深红色的米线,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味道极佳,同白米混煮亦有染色传香之特点。清代谢墉在《食味杂咏》中有诗赞道:“京畿嘉谷万邦崇,玉种先宜首善丰。近纳神仓供玉食,全收地宝冠田功。泉溲色发兰苕绿,饭熟香起莲瓣红。人识昆仑在天上,青精不与下方同。”胭脂米味道醇香,营养丰富,除了品种的原因之外,还与京西一带的土壤、气候、水质大有关系。

  曾在毛泽东身边从事图书服务工作的徐中远,撰写了一部《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讲道,毛泽东很关注《红楼梦》里说的胭脂米,通读了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周汝昌在书中摘引了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吴振棫的《养吉斋丛录》、康熙的《御制文集》和《永宪录》四本古籍中对“胭脂米”的考证文字,篇幅不短,而且都是6号宋体字印刷的,字都很小,但毛泽东都一一作了圈画。当时毛泽东已经年过花甲了,对这些考证文字,看得如此仔细和认真,可见他对《红楼梦》中有关经济的问题也是很感兴趣的。

  据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大事记》记载,1954年,毛泽东读《红楼梦》看到“御田胭脂米”时十分关注,写信让农业部查到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遂给河北省委写信说:“唐山专区丰南县有一个王兰庄营田,种一种特种水稻,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后来,丰南县粮食部门曾收购胭脂米10万斤进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又曾征集该稻米送农展馆展出,声誉大振。据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在国宴席上吃到此米,感觉口感甚好,难以释怀,竟然向中方索要此米。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用艺术之美将身体之美展现到极致 “太阳王”重现芭蕾舞台

  • 优势栏目

    刘野在荣宅“寓言叙事”

  • 优势栏目

    西戏,正在成为这些杭州人的生活刚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