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度炎夏 消暑“凉”方多-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古人度炎夏 消暑“凉”方多

2018-07-12 15:12:19 北京晚报

  战国时就有了“冰箱”

  睡觉时最常用瓷枕和“竹夫人”

  说到对抗炎热的工具,最能消暑的当然是冰了。我国在冬季采冰贮冰的习俗早已有之,据《周礼》载,负责冬季采冰的叫“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采好的冰贮藏在地下室里,称为“凌室”,到了夏天再把冰拿出来用。君主还要把冰赏赐给大臣,称为“颁冰”或“赐冰”,这一制度一直保持到了清代。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青铜冰鉴,就是利用冰块来冰酒的器皿,可以说是最早的冰箱了。唐代,人们将大量冰块贮藏到夏天,杨国忠“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

  宋代出现了各种用冰制成的冷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街市上有卖“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荔枝膏”等。《本草纲目》还有“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的记载。明清时期民间凿冰藏冰更加普遍,特别是北京地区,“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清代还有了家庭用的冰箱,一般为木质、瓷质或景泰蓝制成,里面放上冰块,称为“冰桶”。夏天不光能冷藏食品,还能对居室起到降温的作用。《匋雅》载:“其尤为适用者,莫如冰桶,各色俱备,且甚美观。冰桶制方,而盖分两半,各有钱窍五孔者二枝,木桶有铜箍两道,瓷桶亦摹仿箍式。”

  夏日时节,为度过酷热的长夜,古人发明了用瓷枕消暑的办法。瓷枕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宋代,它质坚清凉,中空透气,能够起到降低头部温度的作用。宋代张耒《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曰:“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正是瓷枕消暑的真实写照。宋代瓷枕艺术水平极高,形状有孩儿、卧女、老虎、狮子、楼阁等;装饰纹式有花卉、飞禽、猛兽、婴戏、蹴鞠、骑马、诗文等。到了明代,高镰《遵生八笺》中还有对宋代瓷枕神奇功用的描述:“有特烧为枕者,长可二尺五寸,阔六七寸者。有东青磁锦上花者,有划花定者,有孩儿捧荷偃卧,用花卷叶为枕者。此制精绝,皆余所目击,南方一时不可得也。有用磁石为枕,如无大块,以碎者琢成枕面,下以木镶成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

  为了在夏天好好入睡,古人还发明了“消暑抱枕”。《红楼梦》中,薛宝钗做了一首灯谜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就是这种特质的抱枕——“竹夫人”。竹夫人又称竹几、竹夹膝,也是夏季纳凉用的物品,它由竹篾编成,网状圆筒形,可怀抱人睡,以此消暑度夏。唐代陆龟蒙《以竹夹膝寄赠袭美》便咏叹道“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宋代苏东坡《送竹几与谢秀才》也提到了“竹夫人”:“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黄庭坚则认为“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又给“竹夫人”起了新的名字“青奴”,并为此写诗赞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簟,肌肤冰雪助清凉。”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