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度炎夏 消暑“凉”方多-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古人度炎夏 消暑“凉”方多

2018-07-12 15:12:19 北京晚报

  换上夏衣摇扇子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古人也会根据季节更换衣物,在夏天穿葛、麻等植物纤维做成的衣服,这些衣服薄透凉爽,能够起到消暑的作用。白居易《夏日作》便写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而用苎麻纤维纺织加工成的夏布更是轻如蝉翼、薄如宣纸。此外,通过特殊织造方法所制出的纱、縠和罗也是轻薄透气的衣物原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就是平纹纱制成,它轻薄透气,重量不足50克,穿在身上必然十分凉快。纱是官员、皇室成员常用的夏衣布料,《宋史·舆服志》记载,“诏夏祭百官朝,祭服用纱。”而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代皇后吉服褂的面料随时节而变,“春秋以缎绸,夏以纱,冬以裘,随时所宜。”

  明末冯梦龙纂辑《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篇描绘了一件珍珠衫,“暑天若穿了他,清凉透骨。”而《西游记》中四位菩萨用来戏弄猪八戒的也是件珍珠篏锦汗衫儿。神奇的珍珠衫不知是否真实存在,但古代确有一种用细小竹管串接成的网状衬衣,同样能起到透气隔汗的效果,称为“隔汗衣”,是一种普通老百姓常穿的夏日衣物。

  如同夏衣一样,扇子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夏日伴侣”。扇子的起源很早,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扇子是湖北江陵拍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扇。除了竹编外,制作扇子的材料还有丝绸、纸张、蒲葵、芭蕉和羽毛等。汉代出现了丝绸制作的团扇,成书于汉代的《西京杂记》还记载了一种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宋代折扇由日本传入我国,到明代广为流行,人们手里摇着一把考究的折扇,成了身份的象征。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