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面向海洋的科技人文之光(图)-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考古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面向海洋的科技人文之光(图)

2018-07-10 05:53:5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泉州湾宋代古船陈列馆展示的古船

  今人制作的明代郑和宝船模型

  元代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

10世纪波斯孔雀蓝釉陶瓶

  “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说起泉州,怎么都绕不开海洋这两个字。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在海洋交通、贸易和文明交融上,保留着不少历史遗存,有着丰厚的“家底”——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沉船及大量古代锚具,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传教及其后代遗留下来的数百方石刻,200多艘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等等。这些文物均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见证着泉州港当年的辉煌。

  1959年建立的泉州海交馆,是中国第一座反映古代海外交通历史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事博物馆。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航海交通历史开始进入博物馆这个神圣的殿堂,更为世人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海洋文明和面向海洋的科技、艺术、人文之光。

  见证古代中国

  俗话说“南船北马”“南舟北帐”。船之于海洋,正如马之于平原、帐房之于草原。

  提起泉州海交馆的镇馆之宝,当然要数“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那艘7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1973年,一位老船工报告,在泉州湾后渚港附近的海滩下,发现一艘不知年代的沉船。古船就此惊现世界。

  这是一艘13世纪建造的福建远洋木帆船,残长24.4米,残宽9.15米,船体以二至三层板叠合而成,分为13个隔舱,保存有头桅和中桅杆座,船尾有直径38厘米的舵孔,取材杉、樟、松木。复原长度可达34米,宽11米,载重量200多吨。

  经专家考证,这艘远洋海船是由东南亚归航的香料船,船舱出土的遗物有香料、药材、木货牌 (签)、铜铁钱、陶瓷器等14类,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有如一个巨大的历史信息宝库,展现着那个时代中国人驾驭海船驰骋于浩瀚海域的能力,以及通过航海促进各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风采。

  虽然时光已过数百年,今天,从沉船中发掘的木签上,我们依旧可以辨识出当年兴盛的商号;从一枚枚象棋上,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船员休息时下棋娱乐的日常生活;船上还发现了顶部和腰部钻有两孔的椰子壳,顶部孔径4.8厘米,腰部孔径约0.8厘米,专家判断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时间的“水时计”。

  还有更多中国造船技术的伟大发明和创造,在这艘沉船上得到印证。比如船上采用的“水密隔舱”“鱼鳞搭接”“多重船板”技术,便是当时高超的造船工艺的直接反映。以水密隔舱为例,它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比欧洲早了1100多年。正是这些先进工艺,为当年繁盛的海上交通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984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这座古船陈列馆后,曾兴奋地赞叹:“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迄今为止,这艘宋代古沉船仍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