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云”上来 一“网”情深是乌镇-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千年古镇“云”上来 一“网”情深是乌镇

2018-12-28 11:10:15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宋彬彬 魏衍方 廖超)“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恬淡静美,从容优雅,作家木心将自己对故乡乌镇的情感诉诸笔端。

  青砖黛瓦石板巷、小桥流水乌篷船。日色不变,这座“从前慢”的千年古镇,因在5年前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一切悄然改变。

  这5年,互联网犹如柴米油盐,渗透进乌镇人的生活,日子更美了;智能应用在乌镇景区随处可见,“刷脸”代替了检票,带着一部手机便可轻松游乌镇景区,人气更旺了;全镇与数字经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从12家跃升到今年的500多家,实力更强了。

  互联网因子犹如柴米油盐

  渗透乌镇居民生活

  一台一体机、一个摄像头,通过互联网,乌镇植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就能跨越时空,直接与远隔重洋的英国外教交流互动。从去年开始,他们每周都能上一次这样的外教英语课。

  互联网因子正渗入乌镇人的衣食住行。特色小店里,用支付宝轻轻一扫码,一盒姑嫂糕就能握在手里:芝麻信用评分600分以上的游客,在乌镇西栅景区内可免押金借用雨伞、充电宝;所有老人可在家享受健康管理、应急救助、生活照料等服务,3000多名“乌镇管家”打造“无死角”服务网络……

  今年,乌镇推出的智能酒店引来众多关注。走进谭家·栖巷自然人文村落和乌镇云贝尔酒店,这里没有前台、没有接待人员,用户只需通过线上预订房间并支付房费,到店后刷身份证+刷脸就可通过民宿门口的道闸。客房门口的灯光还会智能引导,客房内还有家居智能声控、用电安全智能预警、一键呼叫、一键退房等全程智能服务。

  对于生活在乌镇的老人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养老也“智慧”。

  在乌镇镇区的一个老巷内,有一幢蓝白相间的4层小楼,这是2015年8月启用的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80多岁的杨丽娟也把这儿当成了“第二个家”。

  杨丽娟的子女都居住在桐乡市区,自己独居在乌镇银杏社区。“我年纪大了,血压不太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现在带了这个,感觉有了‘护身符’。”杨丽娟展示了她随身携带的“一卡通”,上面印着照片和专属二维码。

  每天,老人都可以拿着卡去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二楼的健康管理中心自助测量血压。测量结果每天更新录入老人的电子档案。“只需关注照料中心的公众号,绑定老人信息,家人就可以随时查看老人的身体检测报告。”负责人介绍说,二楼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还可免费为老人提供网络医院预约挂号、网上会诊等服务。

  目前,乌镇已建有7个二级站点,“互联网+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为当地1.5万多名老人提供精准细致的服务。

  更让老人高兴的是,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了。3年前,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上线开诊。如今,办公室里的迷你医院、视频30秒一键接通医生、灵敏捕捉100多种病症的体检神器……这些领先世界的酷炫医疗黑科技,正飞入乌镇寻常百姓家,改变小镇居民的健康生活。

  互联网,让小镇居民生活更安心。为保证老百姓遇到困难时能立即解决,乌镇建立了乌镇管家联动中心。只要有问题反映给平台,就会迅速交办给有关部门。如今,在乌镇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支3700多人的“乌镇管家”队伍,随时随地收集发现各类社会信息。一旦发现问题,便迅速反馈到乌镇管家联动中心,这个平台整合了全镇所有部门和村社以及桐乡市级部门的资源与力量,针对消费投诉、志愿服务、民情上报等开设专门渠道,实现社会治理“一网联动”。“联动中心与乌镇管家线上线下联动,让乌镇的环境更美了。”乌镇镇副镇长罗国良说。

  改变最多的,还是乌镇人的思维。“80后”钱利淮是乌镇南栅外陈庄村人,他目前从事竹编行业。曾经,他努力将这门传统手艺普及发扬,却怎么也做不好。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后,钱利淮开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产品的定位。如今,他通过网络传授竹编技艺,不仅让自己的“竹芸工坊”每年销量大增,更让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

  互联网激活小镇创新基因

  数字经济风生水起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的永久落户,乌镇被冠以很多炫目的新称谓: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区、互联网特色小镇……创新资源向小镇不断涌来。

  互联网激活小镇创新因子,形成巨大磁场,一批总投资超10亿元的优质项目落户。5年间,乌镇的变化有目共睹。2014年,全镇与数字经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仅有12家,到今年第三季度,已经超过500家。

  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让本地企业可零距离接受数字经济、数字化浪潮的启迪,纷纷触网逐梦。位于乌镇的嘉兴恒美服饰公司,一个投资3亿元的50亩智能工厂即将投产。走进智能车间,管理人员只需点点手机,便可对300多台自动化设备发出指令。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表示,乌镇未来将打造新经济赋能中心。

  筑得好巢引凤来。乌镇还致力于打造最优的环境,出台了优厚的产业扶持政策。譬如,针对互联网小微企业开通了引进落地直通车,给予房租减免、种子资金、信贷支持等扶持。对投资兴建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还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为让项目早落地早竣工,乌镇镇创新推出项目服务“最多找一人”机制,全镇组织成立工业、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项目小分队,由专人负责跟进项目。

  桐乡人沈怡在外工作20年,因和互联网大会结缘,返乡创业。去年12月2日,他带着高容量防篡改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走进了第四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受到了多个客户的青睐。沈怡直言,选择在乌镇创业不仅因为家乡情结,关键是这里项目落地速度很快,招揽互联网方面的人才也比想象中容易。

  眼下,乌镇许多互联网企业破壳而出,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在乌镇腾讯众创空间里,嘉兴壹传网络科技公司研发的一款传贝智慧支付APP,目前已运用在全国3万多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实体店。壹传网络科技CEO朱芳义说,公司享受了许多好政策,仅租金一年就省20万元,这加速了企业的孵化成长。

  指针飞转,催动着有梦的乌镇人马不停蹄地往前奔跑。为了让更多人在乌镇梦想成真,桐乡市动作频频。2017年,桐乡市开展了行政区划规划调整,体制一改天地宽,乌镇镇区面积扩大了近五分之三,成为桐乡第一大镇,空间的延伸赋予乌镇新的动力。

  西浜村原本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去年3月11日,南接高铁桐乡站、北连乌镇镇区的乌镇大道贯通,其中1.6公里贯穿西浜村,让西浜村距乌镇西栅景区缩短至5公里。转瞬间,西浜摇身一变成了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投资超1亿元的乌庄项目落户这里,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也由10年前的3000元增至100万元。

  5年来,乌镇不断给人呈现“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精彩,乌镇旅游接待量从2014年的692.35万人次增至2017年的868.23万人次,全镇与数字经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从12家飞升到500多家。回望5年发展历程看乌镇之变,正如桐乡市委负责人所说的,“之前的乌镇,更多的是旅游符号,后来演变为戏剧和文化的符号,如今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数字经济的符号”。

  更大的变化正在走来,依托一条贯通南北的乌镇大道,桐乡打造的科创集聚区备受瞩目。未来,乌镇大道将成为桐乡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率先大量应用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成果,集聚占全市GDP80%的产业和众多高层次人才。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 山东举办毛泽东诗词书法展

  • 优势栏目

    “纪念周汝昌诞辰一百周年暨周汝昌纪念馆开馆”系列活动举行

  • 优势栏目

    归去来兮,我的工人文化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