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老年证”凭证领粮食酒肉-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汉代“老年证”凭证领粮食酒肉

2018-07-21 04:38:58 华西都市报

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成都博物馆藏)

西汉铜鸠杖杖首。

东汉养老画像砖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鸠杖首。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选择如何养老?

  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

  在古代农业社会,朝廷对老人有什么优待?盘点历朝历代,最有特色的是“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养老,得先领取“老年证”。

  汉代“老年证”可不是小本本,而是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存放于四川博物院的东汉养老画像砖,就是汉朝优待老人的真实写照:画像砖上一个跪于粮仓前的老者,肩头扛了一根鸠杖。

  汉代对老人格外照顾,70岁以上的老人地位比肩“六百石”官员。他们持鸠杖免劳役赋税、享有政府发粮食酒肉,自由出入官府不必小步快走。

  汉砖养老图 服饰风格蕴藏着巴蜀味道

  川博的东汉养老画像砖,1956年出土于彭州市太平乡,是四川地区目前出土文物中唯一的一块养老题材的画像砖。由于题材稀有,画面保存完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块画像砖的正面有一座粮仓,建在台阶之上,以防粮食潮湿。台阶前有踏道上下,便于运输粮食。仓房开两门,门闩在外,房顶上有两气窗,用于通风。仓房左侧铺一席,上坐一戴冠长服之人,两手伸出似作指挥状,面前还放着大小两个量器。有趣的是,仓房右侧有一老人持鸠杖跪在地上,在他面前,一名仆役用量器往地上的容器中放入粮食。

  研究者根据汉代文献中关于鸠杖的记载,推测这是一方养老画像砖。

  成都博物馆藏有一块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囊括了庖厨、汲水、饲养动物、弋射收获等生产生活百态,当然也包括养老。画面左边也是一座库房,库房前有一人手捧器皿,正向画面右边树下手执鸠杖的老人走去。两块石刻中的鸠鸟如出一辙。

  类似的养老图并不鲜见,1958年河南省荥阳县出土的东汉陶仓上有一幅彩绘养老图。这个明器四壁都有彩绘图像,养老图的中间跪坐者是老者,左边两人为朝廷官吏,右边两个侍从中有一人手提粮袋,描绘的是朝廷赐给老者粮食的场景。

  尽管同样是养老图,在川博文博副研究员何先红看来,川博养老画像砖上的粮仓建筑特点、官吏宽衣大袍的服饰风格,都蕴藏着巴蜀味道,是四川地区养老敬老的真实写照。她大胆推测,墓主人可能是享受了鸠杖特权的高寿老人,或者是在四川推行养老政策的官员。

  高年受王杖 凡80岁以上老人授以鸠杖

  考古发掘中,除了汉画像砖、石的画面上出现之外,亦有鸠杖实物出土。

  《甘肃武威咀子汉墓发掘》报告中说:“鸠杖,墓18出有二根,长1.94厘米的木竿,圆径4厘米,一根已残,残长40厘米,竿端以母叩镶一木竿”。这是鸠杖实物在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现,与四川发掘的老人所执鸠杖相同。

  此外,连云港出土的西汉墓中,棺盖板上放置了一件完好的鸠杖,长约两米,杖首鸠鸟做工精致。河北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鸠杖首,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有关赐杖内容的竹简,足见鸠杖在汉代风靡一时。

  鸠杖,又叫“王杖”,顾名思义是帝王赐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给老人“赐杖”的制度在汉朝被正式确立,汉高祖刘邦曾做鸠杖赠送高龄老人,开了汉朝赐杖的先河。

  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为鸟在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者。”

  刘邦和项羽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兵败,项羽穷追不舍。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刘邦躲藏在树丛中。当时正好有一只斑鸠鸟落在树上,而且不断地鸣叫。项羽的追兵赶到,理所当然地认为树下无人,就没去树那边搜查。有了斑鸠的掩护,刘邦这才化险为夷。等他当了皇帝,为纪念这只与众不同的鸟,就做了鸠杖赐予老人。

  汉宣帝刘询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朝廷授以鸠杖。东汉继承了西汉的做法,《后汉书·仪礼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意思是说,秋天的第二个月,朝廷就要入户调查,对古稀老人授予玉杖,并给老人送饭;对于耄耋之年的老人,朝廷还要赠送礼物,在九尺玉杖的顶端加一个鸠鸟的装饰。

  《王杖诏令册》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汉代养老的一大亮点,就是在传承养老敬老美德的同时将其法制化,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鸠杖的权威性。

  1959年至1981年,甘肃武威汉墓先后出土了8根鸠杖,还有《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木简。由此得知,汉朝的养老、敬老法规始终一致,从未间断,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要将敬老养老的法令诏告天下,从法律制度的层面上督促家庭敬老爱老。

  《王杖诏令册》全文近600字,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待遇,有学者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其中一条规定,不赡养老人者,要被处弃市之刑,即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也是重罪,子女杀父母或祖父母,即使没有成功,也要被判处弃市之刑,殴打长辈同样要遭受弃市之刑。

  诏书还明确规定,各级官府严禁对高龄老人擅自征召、系拘,也不准辱骂、殴打,“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弃市”。由此可见,在死刑罪名不胜枚举的汉代,有一种大逆不道的死法,就是因为殴打、辱没了持有鸠杖的老人,各级政府官员也不例外。

  诏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遭遇弃市之刑的具体案件。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因为“击鸠杖主,折伤其杖,弃市”。汝南地区云阳白水亭长张熬仗势欺人,不仅殴打了持有鸠杖的老人,还“抓壮丁”般拉老人去修路。这件事影响非常恶劣,太守无所适从,廷尉也难断决,只好奏请皇帝定夺。皇帝毫不犹豫:“对照诏书,就该弃市。”张熬因此暴尸街头。

  此外,南郡亭长司马护、长安东乡啬夫田宣、陇西田子张汤都因为殴打辱骂持有王杖的老人而被判死刑。从文献记载看,当时因此罪被判死刑的人很多,“亭长二人、乡啬二人、白衣民三人,皆坐殴辱王杖功,弃市”,说明不管是什么身份,殴打辱骂受杖老人,其下场都是弃市。

  入官府不趋 汉代养老敬老非常务实

  陕西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对古代养老话题颇有研究。

  谈及“古代哪个朝代的老人最幸福”,他毫不犹豫回答:“汉朝老人最幸福,能活到汉朝政府规定的七十岁的老人很少,所以待遇很优厚。”

  汉朝很重视孝道,汉文帝为薄太后亲尝医药传为美谈,而独尊儒术之后更是大力提倡孝道,举荐人才有一科就是“举孝廉”。

  汉代对老人实行“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的政策。从一些文字记载来看,汉代的养老敬老非常务实,70岁以上老人可以获赐王杖,免劳役赋税,政府定期赐粮食、酒肉、帛絮,此外还享有“入宫廷不趋”等特权。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1石、酒5斗、肉20斤;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加赐帛两匹。由此可见,老人在汉代的生活很有保障。

  何先红进一步将汉代养老敬老的福利政策,归纳为政治、经济、刑罚等方面。

  汉成帝刘骜元延三年正月壬申下制诏御史,“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意思是说,古稀老人的待遇相当于“六百石”的官员,可以自由出入官府、郎第,也不必迈小步疾走。当时的“六百石”官职为卫工令、郡丞、小县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

  其次,在重农抑商的汉代,王杖主享受经济优待,有免税经商的特权。孤寡老人到市场上做买卖,规定免缴纳租税。酒是国家专卖品,但为了照顾孤寡老人,政府允许孤寡老人卖酒。

  此外,王杖主享有免刑优待,古稀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这虽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却体现了朝廷对高龄老人的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老人还能“行驰道旁道”。驰道是专为天子驰走车马的,禁止他人行走,即便是皇子也不例外,可见汉代老人享受何等殊荣,甚至凌驾于皇子之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黄梅戏版《党的女儿》首演再续历史经典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