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新地名是怎么来的 道路命名注重人文和传承-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北京的新地名是怎么来的 道路命名注重人文和传承

2018-07-11 14:56:15 北京晚报

  今年4月22日,百子湾南一路经过重新铺设人行便道、施划交通线后,全面投入使用。

  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报》刊发企业命名立交桥的报道。

“葛宇路”被曝光后,《北京晚报》展开“身边的无名路”系列报道。

  30多年来,家住新源里的杨琨平老人见证了家门口的东三环从无到有,从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从畅通到拥堵的历程。在老街坊们眼里,由企业冠名的燕莎桥更应该叫作亮马桥。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报》曾刊发《东三环改造中的部分桥用企业命名》的报道,一一列举了在东三环贯通时,从名为“国贸”、“长虹”、“燕莎”的立交桥,到名为“山海丹”、“小霸王”、“威力”的过街天桥。

  去年夏天,一条无名小路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因未及时移交使用,百子湾南一路被一名中央美院的学生擅自命名为“葛宇路”,甚至被收入了电子地图。事件曝光后,《北京晚报》迅速展开“身边的无名路”线索征集活动,助推“北京市无名路和不规范道路名称的清理整治、命名”工作。

  几十年间,北京的道路建设犹如三环路上昼夜不息的车流,滚滚向前……从带有时代烙印的企业冠名,到无名路的清理、整治,北京道路命名越来越规范化。带有鲜明区域人文特征的百街千巷,不仅是城市交通坐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传递出北京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深长古韵。

  企业冠名道路引发社会关注

  虽然住得与燕莎购物中心近在咫尺,但杨琨平和老街坊们很少光顾。据老人回忆,看到桥上挂起了“燕莎桥”三个字,街坊们有点议论,“一切向钱看”的说法一度占了主流。但在当时,改革之风劲吹,市场经济活跃,联想桥、四通桥等由企业冠名的桥梁纷纷亮相,大家也逐渐认可了这一做法。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报》刊发报道《东三环改造中的部分桥用企业命名》,写出这篇报道的资深记者毛序国说,国贸、长虹、燕莎这几座立交桥的冠名价格是每座100万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00万元是可以为市政建设出一份力了。

  毛序国说,当时,国贸桥是准备按照原来的地名“大北窑”来命名。“我当年报道的标题就是‘大北窑桥建成通车’。现在呢,大北窑何在?但‘国贸’尽人皆知。”

  企业给道路冠名的背后,是当时北京经济环境的真实写照。然而,虽然普通市民慢慢接受了这样的做法,但来自学者、专家的反对声依然存在。不过,当年的专家们所反对的,并非是“企业冠名北京标志性建筑是否合适”,而是“不该由外国企业冠名”,其中的典型就是燕莎桥。燕莎桥旁的燕莎购物中心和凯宾斯基酒店有来自德国的投资,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笔投资获得了相当的收益。而对于北京,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建设起高档的购物中心和酒店,提升城市的商业品质,两方实现了共赢。

  如今,这种带有时代背景的命名方式也许不会再出现了。但是,“道路命名”这个本该由专业人士讨论的话题,却在2017年夏天以另外一种形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13年,中央美院学生葛宇路发现了朝阳区苹果社区附近的一条800米长的小路,这条路属于小区代征路,名为“百子湾南一路”,由于小区开发商未及时向政府移交使用,导致道路管理跟不上,正规路牌缺失。葛宇路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条路,并在东西两侧设置了自己制作的路牌。

  “葛宇路”被曝光后,《北京晚报》迅速展开“身边的无名路”线索征集活动,连续刊发报道,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