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自然就是天然实验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创意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自然就是天然实验场

2018-07-10 08:44:15 经济日报

  5月12日拍摄的四川汶川县城。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10年间,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一个以工程地质、高边坡治理见长的实验室,发展成为汶川地震相关研究领域的“最强学术团队”。除研究汶川地震同震灾害和震后泥石流灾害外,实验室对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动态演化规律长期关注和研究,直到灾区地质灾害的活动性恢复到震前水平

  回望10年,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塑造一代人。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为地灾国重实验室),一个曾经以工程地质、高边坡治理见长的实验室,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将研究重点转向防灾减灾事业。

  10年的持续发力让地灾国重实验室成为汶川地震相关研究领域的“最强学术团队”。实验室5次主办汶川地震主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共建震后科学研究基地……

  “作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一定要把汶川地震研究清楚,10年、50年,甚至更久,这是一场接力赛。”地灾国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正如许强所说,“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天然实验场”。

  研究成果丰硕

  对于汶川地震区灾害特点和发展演化的研究结出累累硕果,履行着“要将汶川地震研究清楚”的承诺

  2008年4月,因为长年在野外工作,许强买了一辆越野车作为代步工具,车牌号为川A0512Q。1个月后,“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这辆带着“512”数字的越野车在此后10年时间里几乎跑遍了灾区的每个角落。

  “我是2008年5月13日上午8点左右到达北川的。当时北川灾情十分严重,人员伤亡惨重,灾情勘查一刻也停不下来。”许强说,近2个月的时间,他和自己的团队几乎没离开过灾区。

  经历几个月地质灾害勘查等工作,地灾国重实验室立下了“要将汶川地震研究清楚”的承诺。之后的10年里,研究汶川地震区灾害的特点和发展演化,结出累累硕果。

  2008年至2009年灾后恢复重建期,地灾国重实验室重点开展了汶川地震同震灾害的排查、灾后重建选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编制、重大地质灾害点的勘察和治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研究了汶川地震过程中触发的数万处滑坡崩塌、滑坡坝和堰塞湖的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

  2010年至2013年为震后泥石流灾害集中爆发期,地灾国重实验室将部分研究重点转向震区泥石流调查评价、成因机理、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技术方法等方面。

  2013年至今的震裂山体高位滑坡期,依托于“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灾国重实验室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三查”体系,并牵头成功申报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目前,“三查”体系已在四川、贵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1 2 3 共3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 优势栏目

    “中国联合展台”亮相法国 66部纪录片里看中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