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而不知”,图书馆文创需具备怎样的品质-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日用而不知”,图书馆文创需具备怎样的品质

2019-12-11 13:50:42 文汇报

  “卖萌”的博物馆“火”了,图书馆也来追赶文创潮流——

  “日用而不知”,图书馆文创需具备怎样的品质

  (均上海图书馆供图)制图:李洁

  近些年,各种又新又“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出风头”火遍全国,图书馆也不再甘居人后。据统计,短短两年间,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的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的成员,已从37家增加至116家。

  然而由于起步晚,当下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存在结构单一、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仍有不少公共图书馆的文创开发处于空白阶段。究竟,图书馆文创开发难在哪,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使百姓“日用而不知”?在日前在沪举行的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专题培训班上,来自设计、营销、图书、博物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就这些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图书馆偏“内向”,加大开发难度

  “与博物馆文创开发相比,图书馆做文创难度更大。”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丁伟说,一方面,图书馆藏品以典籍为主,其核心元素是书与文字,在艺术表现力上要弱于千姿百态的博物馆藏品。加之大量古籍繁体字、竖排版的阅读方式,与现代人的生活有距离感,又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文创产品艺术性衍生的难度。另一方面,国内图书馆相较博物馆更安静、“内向”,缺乏“明星藏品”的曝光率,这也为图书馆文创的营销增加了难度。

  在丁伟看来,作为传统文化的宝库,图书馆的馆藏不缺审美趣味。截至目前,共有12274部古籍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省市各级古籍善本数以千万计。我国殷商甲骨和中华珍贵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智慧源泉,图书馆需要做的是用现代语言去激活典籍。

  “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模式已经从‘千人一面’向‘一人千面’迈进。这种生活消费方式使得人们的消费场景日趋离散化、非线性化,远远不是模块化、线性化的传统市场细分方式可以覆盖的。”品牌营销专家袁清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应该是集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跨学科集成,具备精神和物质双重性。

  文创不是依附性存在,而应成为日常

  事实上,目前热销的文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重体验、会讲故事。以上海图书馆推出的《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体验套装为例,它以宣纸做内页,并从七八本古籍中提取元素做成彩页。读者拿到手时,是一张张散页,可以按着自己的喜好,装订出独一份的线装笔记本。套装里有针、线以及详细图解,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张品芳还拍摄了一段示范视频,演示标准四眼线装的装订方法,产品附送了过把“私人定制”古籍装帧的独特体验。

  这款笔记本布制封套上的梅花也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它取材自清代大学者阮元编著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约200年前,院子里一株枯死的老梅树忽然复活,阮元惊为异象,欣然提笔,名之为“返魂梅”。100年后,画家陈子清在重装《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时,在书衣上画上了一株苍健的梅花,以“返魂梅”寓意他的装裱给了这本古书新的生命。如今,《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再以“返魂梅”为元素设计了一个布质封套,寓意这本古籍又一次焕发新生。

  “书斋里鲜少示人的宝物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解。”据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透露,去年“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馆藏精品文献展”举办期间,《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体验套装推出了第一批500套,短时间内便被一抢而空。而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期间,短短四天又售出了近250套。

  业内人士指出,图书馆承担着传承文明和社会教育的职能,过去单向、被动的服务方式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已显得不够“解渴”,而文化创意产品正是采用现代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图书馆文化,让古籍中的内容活起来,真正做到使百姓“日用而不知”。“许多人觉得拥有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就是拥有了文创IP,其实不然。”林峻认为,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他指出,还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

  文汇报记者 李婷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

  • 优势栏目

    青海玉树:匠心传承芒擦藏刀

  • 优势栏目

    对待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