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抱怨的时间,不妨多阅读这个世界-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有抱怨的时间,不妨多阅读这个世界

2019-01-15 07:26:33 中国青年报

  看过一些写日本与日本人的文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日本人不愿意麻烦别人,日常工作生活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给同事朋友增添麻烦。最极致的一个事例是,为了不耽误上班族,有自杀者专门挑选末班列车卧轨,把处理后事的麻烦程度降到了最低。

  我喜欢这种不愿给人添麻烦的行事方式,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办事、社交等方面的麻烦太多了,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似乎都以给人添麻烦为乐事。除了“麻烦”,人们面临的日常烦恼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叫“抱怨”,“抱怨”与“麻烦”一道组成了令无数人感到头疼的障碍。

  最近读到谭飞创作的新书《不抱怨,把握人生的分寸感》之后,颇有收获,感觉这本书是针对当下环境中人们无法摆脱的两大烦恼而写的。“不抱怨”的指向性很明确了,而“分寸感”恰恰可以理解为不要随便去麻烦别人——或者说,要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与不同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在书中列举的种种事例表明,这两点貌似很简单,但想要学习到自己身上,还是挺困难的,最后真正能做到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人生赢家”。

  与其他针对“抱怨”主题进行写作的书不同,谭飞多以影视圈的著名娱乐人物为例子,使得内容看上去既轻松又具有说服力,有段时间娱乐圈流行明星工作很辛苦、大家都很不容易的说法,在反驳这个观点的时候,谭飞举了葛优的例子,葛优大概是这么说的,“这个行业没那么辛苦,况且给大家的钱都还挺多的”,瞧瞧,葛优说话就是这么直白又实诚,哪个行业不辛苦?拍戏淋点冷水、扭了一下脚脖子,对比不菲的片酬,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不抱怨》这本书谈了很多近年来的热门社会话题,比如努力究竟有没有用,父母究竟给予子女多少才算合适,低配的肉体如何承载高配的灵魂,别在最好的年纪活得那么安逸……全书读下来的一个感觉是,作者的三观特别正。如此正的三观是如何炼成的令人好奇,要知道,在众声喧哗的社交媒体时代,很难发现有人在谈论诸多话题时能做到不偏不倚、直中命门。谭飞的话语不可谓不犀利,许多字词明显能击中很多人的痛处,但整本书的格调是温暖的。这不是一本鸡汤书,而是一杯曾经沸腾过的温开水,是最健康的“补品”。

  能做到这点,我想,作者其实是找到了一个方法或者说窍门的。这个窍门即是,他与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平视的关系,他的视野既不向上仰视,也不向下俯视,而是面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发出源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能够与这个世界进行平视,是许多人普遍缺乏的一种能力,只是因为这种能力的不足,才导致了大家时而会感受到生活里有种种不平之气在窜动,情绪经常被外界因素干扰,丢失了部分看待人与事物变化时应该具备的理性与客观。

  何谓平视?辛弃疾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算是一种,纪伯伦所说“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算是一种,公园里的小女孩告诉萧伯纳“回家也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耍的是著名的小姑娘卡嘉”算是一种……与山水自然平起平坐,不向权威卑躬屈膝,不对卑微者颐指气使,如果可以尽可能地接近或做到这点,人生何来抱怨一说?

  向外发出的抱怨,其实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表现,是对自我缺陷的逃避。由抱怨而产生的负能量,不但会困扰自己,也会影响到别人。有抱怨的时间,不妨多阅读这个世界,把视线从一米内挪到百米、千米、万米之外,便会觉得抱怨的无用与无趣了。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重庆:古城焕发戏剧之春

  • 优势栏目

    《云上巴拉》:藏族小山村的改革开放40年

  • 优势栏目

    巨晓林新书首发——《咱们为什么要入会——写给农民工的十二封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