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都市女性成长手记-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海派都市女性成长手记

2018-11-09 15:22:46 北京晚报

  ■书乡专访

  凌丽芬:写上海受张爱玲影响深

  书乡:故事中女主人公华年从外地来到上海,与你的经历相似,她身上有你的影子吗?

  凌丽芬:我的整个青春时代都是在上海度过的。我的小说主人公华年也是。人到了一定年纪总想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到外面去看新的世界。华年身体里有这样一种基因,她选择离开小城到上海来寻找梦想。女孩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肯定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华年的男朋友后来又抛弃了她回到家乡去。

  书乡:何时起开始文学创作?

  凌丽芬:我从小学起就开始喜欢写作,源于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起初是写一些诗和散文,到高中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后来越来越坚定了写作的梦想。这可能也与我非常喜欢阅读有关。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与她们笔下的上海,给我的影响比较大。

  书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也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现代女性也需要一种归属感,你怎么看?

  凌丽芬:张爱玲那个年代的人来到上海很多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到上海是完全自主的行为,可能那种对归属感会一直存在,哪怕在上海生活多年。一位读者看了小说后给我留言说,她已来上海多年,结婚生子,但不时还会觉得自己像一颗海草,漂浮不定。这也是我的小说女主人公华年内心的感受。

  书乡:为什么会选择写当下大都市年轻人的生活?

  凌丽芬: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写女主人公整日在职场拼搏,确实当代女性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工作状态中的。《华年》的现实可能对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女性读者是最触动的,我看到的大部分读者评论都说女主人公的故事“太像自己了”。如果它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其实世界上许多好的文学都是结合经济环境来写的,小情小爱固然值得关注,但大的环境对于个人命运的牵引更吸引我,故事中就写到了几次金融动荡下小人物的命运,女主人公几次工作的变化、生活的变化都与大时代的经济变迁密切相关。

  书乡:华年在上海打拼从群租房到有自己的小公寓,经历几起几落,也自问为何留在上海,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年轻女性孤身奋斗的艰难?

  凌丽芬:华年对于为什么要留在上海进行过思考,后来她给出的回答是,在上海“可以老得慢一点”。上海这样包容、自由的大都市,对于女性的社会压力会比在小城市更宽容。开玩笑说,在上海,三十岁以后还能穿短裙。我想塑造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遇到许多困难,但每一次都能独立地走出困境,得到某种自我解放。这与她的原生家庭也有关系,她的母亲从小就教育她凡事要靠自己努力,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才让她每走一步都很稳,总能从困苦中解脱。

  书乡:书中比较多的着墨于女主人公在职场的工作故事,她从事金融投资领域,你也有这方面的经验,这部分故事是取材你的亲身经历吗?

  凌丽芬:不经历过实战的人,是不会理解一类职业其中包含的甜酸苦辣的。我看过一些写商战的书,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写作的时候在逻辑方面是有漏洞的。我亲身经历过,一切描述都非常真实。有些读者给我留言说觉得华年的这个人物太不可思议了,她身上怎么会发生这么多故事。我想可能不同世界的人会觉得别人的故事有种不真实感,我在写作之前也觉得别人对我讲的事都保持怀疑。但当我写作之后,当我保持倾听,开始真正了解他人的内心后,才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很奇妙的,我希望以后能把这些奇妙的故事都写出来。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英国风景画背后的政治与经济

  • 优势栏目

    打开一扇新的世界文化之门

  • 优势栏目

    百位小学生“组团”递交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