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蕴含乡愁与中国故事-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侨批”蕴含乡愁与中国故事

2018-11-09 11:27:06 广州日报

  精彩书摘1  

  感恩行孝话侨批

  “孝”字的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道,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文化基因,它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也涌动在侨胞的侨批中。

  百多年来,不少同胞,或为躲避战乱灾害,或为养家谋生,他们“过番”“卖猪仔”,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南洋,到北美,做苦工,做小买卖,艰苦奋斗,成就事业。白天他们无一日歇息,夜晚他们乡愁绵绵。夏对星星,秋对皓月,最挂心是双亲的温饱、健康、安危乃至终老。他们最痛苦的就是不能在双亲身边尽孝。页页侨批道出了他们的挂心和痛苦,从中我们能谛听到怦怦跳动的孝心。

  一封侨批上写着:“母亲言衣服破碎不堪,儿闻之心甚酸疼万般,儿子罪过”;还有侨批上有这样的文字:“男儿何忍置家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个叫集贤的在侨批上对慈母说,父亲仙逝,“实痛惜仙游之时,无在侧奉侍,其罪大焉”。

  …………

  这种孝心在叶和仁致母亲钟氏的四封信中表现尤为鲜明。

  叶和仁致母亲的四封信,前后用词有微妙的变化。1885年信的开头为“禀者”,1900年信的开头为“敬禀者”,而后两封信开头都写“跪禀”。叶和仁的“跪禀”,不是尺牍启首的套话,而是情感的凝重和心头的沉重。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跪天地,二跪父母,大恩之外是不能轻易屈膝的。跪禀,跪着向母亲禀告,深表敬崇和向母亲“请罪”。因为“我兄弟三人在外,未曾有一人在家奉侍母亲”,“兄弟出番,无一回唐看顾老母”。

  ……

  页页侨批显示:关山万里之外的世世代代的侨胞,和所有炎黄子孙一样,都流淌着感恩和担当的血液。

  精彩书摘2  

  柴米油盐问金安

  读侨批,看到众多男儿为家计远赴南洋艰苦奋斗,女性并未缺席。过番女子并无谋生技能,做的全是打杂的基本工。读了多封女子家书,深为感动,其中杨秀兰寄儿楚鸿:“汝母每日,千辛万苦,受尽饥饿,积蓄寄去。挂念唐中孙儿,正受尽苦楚,工作十分沉重,手足每日浸水生螆。汝务须勤俭耕作,以免家中大小受饥受寒……”

  手足每日浸水生螆,为的是家中大小免受饥寒。这样的女性,应该追颁奖状,以慰泉下,以彰后人。

  中国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到了艰苦时候,女子一样把家庭负担视为己任。女儿梅给母亲的家书说:父亲去世了,子女不能随侍在侧,“子责不周,百身莫赎”。如此自责之语,体现了女儿的孝亲,她不因身为女儿而推卸责任。

  丁陈氏寄家姑大人,因币值低落,物价飞涨,至家批不敷应用,“家需连月久缺,如有向人借用多少,示明来知,下信设法应付”。信末附加:“大人年老,为媳亦知,唯望代媳尽力安为。专此,敬请金安!”

  侨批中的女子,有女儿、有儿媳,亦有母亲,不论哪个身份,都有一颗为家庭奉献的责任心。她们在困苦中走出家门,到海外谋生,始终负荷家乡亲人的生活重担。她们柔和却不柔弱!

  女子家书,并无文教世局大事,一颗纤纤芳心千万缕,丝丝缠绕在柴米油盐、亲邻长幼的琐事中,寄钱寄药寄旧衣,问大问细问金安。

  那时代的女子,多不识字,执笔抒情难。有个聪慧女人,竟剪了歌册上的字,贴字排句代替书写,真是神来之思!

  多彩的侨批,记录了时代男儿的坚韧,也铭刻了女性对家庭的痴情!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英国风景画背后的政治与经济

  • 优势栏目

    打开一扇新的世界文化之门

  • 优势栏目

    百位小学生“组团”递交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