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的探照灯看到真实的荒诞——美籍华裔作家利兰·卓专访-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用批判的探照灯看到真实的荒诞——美籍华裔作家利兰·卓专访

2018-10-14 14:09:12 羊城晚报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吴小攀

  十年写一部小说

  羊城晚报:在您这部《美国庞氏家族的奇幻人生》小说中,有没有您的家族的影子?您的写作动机是要追溯自己族裔史或家族史吗?

  利兰·卓: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出版作品,也是我第一部在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主要用黑色幽默的笔法反映华裔家庭如何与“美国精神”不合拍。它是荒诞不经的喜剧故事,揭示的是严酷的历史与现实。与许多现实主义的小说一样,它确实取材于我的真实生活,如我在大学时代在哥本哈根实习过很久,所以小说一部分的情节设定在丹麦。但整部作品是虚构的,并非我的“个人自传”。小说中有关中国的那一部分是我用心地研究过历史资料后动笔的,带着我个人对父辈历史的反思。写它我用了整整十年:2005年开始构思,2010年完成初稿,2015年出版,恰恰在唐纳德·特朗普竞选的这一年;小说中投机钻营的市长恰好是个房地产商,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小说碰巧与现实这么接近,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羊城晚报:您是怎么走上写作的道路?

  利兰·卓:我年少的时候就喜欢文学,这让我祖父又惊又喜。那天他正在厨房里忙着,我说我将来要当个作家,他很高兴。当时我上高中,参加了一个记者团,为一份报纸写稿。我后来成了“体育栏目”的编辑。纯粹是为了免费拿球票,我迷恋体育。当然,我非常遗憾自己不大会说,也不能用中文写作。

  羊城晚报:您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利兰·卓:我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展示生活本身是如何地妙趣横生,但同时,我还想让他们笑中带泪,笑后反思,或者顿悟。这部小说中,我用批判的探照灯让读者看到美国社会的黑暗面,如何的荒诞,主要想要开掘出来这种黑暗与荒诞的内在原因。

  关注族裔文化强调世界性

  羊城晚报:您对自己父祖辈的祖国及文化传统有兴趣吗?

  利兰·卓:说实在话,我对自己的家族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近年来祖父年迈后。我不会说太多中文,但我用翻译软件把祖父写的家族史、回忆录都反复地读了,祖辈的沧桑史、伤心事,他们建功立业的历程,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非常庆幸的是,祖父谢世之前读了我这部小说的中译本,替我写了序言,以祖父和华文老作家的双重身份对我的作品做了点评,对我的创作做了指导。广州与旧金山真的太不一样,广州的人口近乎纽约的一倍;旧金山人口还不到百万,这样一比,旧金山也许算不上是座大城市,顶多算是一个镇子,尽管是个富裕的镇子。

  羊城晚报:在当下,全球化背景的写作与族裔文化背景的写作,哪个更重要?您更认同哪一种?

  利兰·卓:目前,在美国,许多场合下是强调作家的族裔身份、文化背景的,故少数族裔均有被“排斥在外”的趋势,华裔作家的“写作自觉”自然会朝族裔经验那里转移。但我写作的初衷是强调世界性、全球化的。我幸运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住在美国的“都市”里,感触最多的是全体世界居民,各族人民都切身体味的比如“财富不公就像气候不恒”等,而不单单是华人怎样怎样。

  羊城晚报:您与主流的80后美国人在生活方式、思想价值上有何异同?

  利兰·卓:我是在90年代末走向成年的。我看到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开始怀恋上世纪90年代,认为那时候的美国比现在好。我的年龄段的美国作家与现在的年轻写作者视角不同。这些年轻人不读纸张印刷的书,也不用笔写作,都是在手机平台上操作的。但在纽约城,我住的周围,许多年轻人还是读书的。总体上说,这是一个“趋同”较多的时代。世界许多地方的青年人的期冀与努力方向都较为一致:不是盼望有机会一展风采,就是很在乎自己的存在感,这对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很重要,对吧?

1 2 共2页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纪张”系列演出火爆京城

  • 优势栏目

    “三国画家”陈荣 本周六教你画诸葛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