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眼中那个从凤凰来的“乡下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美国汉学家眼中那个从凤凰来的“乡下人”

2018-08-07 07:19:28 北京日报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

  [美]金介甫 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今年是沈从文先生逝世30周年。高考中,先生的《边城》成为北京卷语文微作文考点之一。《沈从文的前半生》《我见到的沈从文》等新书纷纷出版。而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先生的《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英文原作面世已逾30年。该书原是在金介甫20世纪70年代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汇编,后又加进了金介甫在1980年访问沈从文之所得,成为沈从文研究的珍贵材料。在后来的岁月里,即使涌现了大量的沈从文传记,该书仍然以经典之姿位居前列。

  当金介甫开始研究沈从文之时,这个名字还疏离在大众的视线之外。金介甫对沈从文产生兴趣,是因为他本身是个历史学家,对湘西的军阀割据史和苗族的山歌感兴趣。因此作为描写湘西风情的代表作家,沈从文进入了他的视界,这也决定了他的这部传记必然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解读,而且是扣紧凤凰人文地域特色的一种样本观察。

  沈从文曾经一再宣称,“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他说“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的乡巴佬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与城里人截然不同的式样,保守,顽固,爱土地,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这种“乡下人”形象遍布沈从文的作品,也是他本人的性格底色。但事实上,经历新文化运动启蒙,后来成为现代文学创作者的沈从文,很难说他是乡下人,那么,这种自我角色认知如何贯穿他的创作和人生,让他建构独特的文学理念,从而成为“湘西世界”自觉的叙述者,并与都市生活保持一种“局外人”的审视?

  基于研究初衷,《他从凤凰来》全书从凤凰特殊的地理环境切入。金介甫发挥了历史特长,梳理凤凰的建城史和苗、汉两族的杂居史,解释了湘西为何会成为沈从文笔下遗世独立的乐土之根源。有关沈从文的童年,主要结合《从文自传》。这部作品是沈从文对自己最初二十年的人生历程(从出生到离开湘西)的回顾记录,是沈从文所有创作的源头。金介甫从中抓取的主要是沈从文的逃学生活、乡间娱乐以及他对乡村手工艺品的喜爱,这些早期记忆造就了沈从文的乡下人本色,并且提供所有作品取之不竭的细节。

  由研究方向决定,金介甫所挖掘的材料,重心不在于文学成就的高低,而是主要看哪些作品更能反映作家的内心。所以,金介甫重视的文本主要是哪些呢?比如,《我的教育》,是沈从文的青年行伍日记。最后归结为沈从文从军人生涯中得到了有朝气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比如,小说《棉鞋》。讲故事的人因为穿不起一双好鞋子,在大庭广众中丢了体面,从中可见沈从文的敏感与自卑。比如,《松子君》《公寓中》《老实人》等讲述男青年在城市中的无所适从。金介甫指出这些作品都有很强的自传性。这是沈从文的“北漂生涯”的反映。

  金介甫的研究带有明显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论痕迹。他强调了沈从文作品中人物的精神病态,来自作家对城市环境完全陌生和他的怀乡病。通过《萧萧》《三三》《夫妇》等作品,他试图剖析沈从文压抑的欲念。沈从文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中国文坛的时间,正巧是弗洛伊德学说引起中国文坛广泛关注的时间。没有确切证据表明沈从文是否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不过,“将我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这是沈从文在《水云》一文中对自己创作《边城》的心理诠释,与弗洛伊德的名言“梦是愿望的达成”,可谓异曲同工,两者或有暗合。

  金介甫指出沈从文的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人物心理意识的流动和他主张性爱自由的态度都很现代,在此之后,研究转回了湘西,描述边区的爱情习俗。大量的苗民歌谣,还有沈从文收集或创作的小曲,这段材料很稀贵。联系沈从文几度为友人充当情书“枪手”的爱好,以及他本人后来借助情书成功追到张兆和的经历,金介甫的推论表明沈从文的写作有模仿西方的可能,但从根本上仍然是扎根湘西的乡土文学。这种湘西特色还表现在《龙珠》《月下小景》等作品流露的神话学色彩和古老的民间习俗里。同时,金介甫指出,沈从文把乡下人写得过于理想化了,沈从文对乡下现实生活的改变其实很钝感,他关心的是田园生活在人际关系上那种温馨的人伦。沈从文所塑造的“乡下人品格”在《边城》里尤为完美,人事与环境和谐统一,形成了一派牧歌的氛围。从文学承袭而言,沈从文的写作呈现自然主义,“湘西世界”是他所认为的更具有审美价值的世界。

  对“乡下人品格”的热爱,让沈从文无法忍受城市生活。对于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的生活,金介甫突出了他在教学上的不适应,他与丁玲等人的交往与恩怨,当时的海派文艺与文坛舌战,以及青岛期间的某场婚姻脱轨。《八骏图》是此阶段的重点分析文本。沈从文以高超的技法,精确且深刻的心理分析展示了都市高级知识分子的隐秘的性心理。30年代是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期,也是沈从文个性张扬、恣肆挥洒的时期,他秉持着“乡下人”的审视态度,对都市投去了轻蔑的视线。然而,其实他自己已经渐渐向城里人靠拢,对丢失“原乡”的恐慌可能让他的态度反而显得更激烈。40年代,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有所停顿,但他仍然在努力,可惜《长河》终究未能成为浩阔的滔滔大流,沅水流域的龙舟比赛也日益萧条了,河边没有了翠翠的影子。1934—1946年的湘西,历史呈现动乱局面,世外桃源只存于文学。

  他从凤凰来,从凤凰出走。沈从文对生命形式的不满足,让他永远在路上。他写下无数的文字,讲述许多的故事。从创作初期的混沌渐渐走向澄明和深沉,他努力去参透所经遇的种种生命形式的丰富内涵,他拒绝写文章体现别人的世界观。这样看来,他实在是乡下人呀。林颐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太阳马戏北京上演

  • 优势栏目

    爆款短视频何以带火一座城?

  • 优势栏目

    相伴阅读过暑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