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画竹 胸无成竹-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板桥画竹 胸无成竹

2018-07-12 10:45:11 杭州日报

  文/叶向阳

  郑板桥(1695—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清代初期,在扬州产生了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他们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著名的书画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郑板桥。

  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失母,由乳母抚养成人。父之本(字立庵),县禀生,在家办学私塾,教授许多学生。板桥幼小就随父亲学习,1 6岁随邑人陆震学作词。约25岁,因娶妻有了子女,再加上父亲年迈,为谋生计遂设塾于真州之江村(又称西村),从事教馆生涯三四年。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困顿,教书的微薄收入已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就以卖画为生,在扬州当了十年职业画家。据史料记载,他在做范、潍知县时很有口碑,案上无一积牍,狱内无一冤民,从而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偶作梅花、古松等。

  二百多年来,郑板桥为什么依然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呢?首先,郑板桥爱竹、赏竹、画竹、咏竹,对竹倾注了他毕生的情。他曾在一幅《墨竹图横幅》中题到道:“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首而已也。”简短数语,是他几十年对艺术探索和追求的写照。他不仅画竹技法独到,而且在他对画竹情有独钟。

  其次,郑板桥画竹时更多的是“师造化”。师法自然,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更重要的是郑板桥在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画竹时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创作画竹理论——胸无成竹。“胸无成竹”理论颠覆了传统的“胸有成竹”理论。这是他画竹数十年,通过不断地观察、实践、思考、提高、总结,然后得出的绝具个性绘画理论。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