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2018-06-22 15:12:46 北京晚报

  《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林少阳 上海人民出版社

  汪尡甫

  林少阳先生的《鼎革以文——清季革命与章太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最近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非但有重探近代思想史的意义,而且也具备着彼氏极强的现实关怀精神。林少阳先生(下省称林氏)选取了章氏带有学术性的革命、作为革命导师的章氏形象、章氏针对现代国家理论中之民族、国家二者之态度以及章氏同鲁迅之关系四个方面来诠解章氏“‘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在总论编中,作者首先替我们打破了在旧有刻画中改良派同革命派二分对立的模式,指出章太炎实则兼具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与改良二派的特征,亦即为我们刻画出章氏由改良转向革命之历程,并且着重揭示章氏强调以文化之革命、思想之革命取代或曰引导那种诉诸暴力的革命。顺着此一论述,逐步向读者揭示出章氏通过学术批评所要建立的带有革命倾向的、维护革命且足以成为革命土壤的法制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以及宗教研究。然而较为可惜一点在于,林氏未能提及《訄书(重订本)》在这四个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章氏自身的实践。

  面对这种种苦心孤诣,我们可以用林氏“章太炎无处不显露其以‘复古’为方法、以‘复古’为武器的战斗精神”一语作为总结。此亦即朱维铮先生(1936-2012)强调清末《国粹学报》以批判传统的手段重建传统的大意所在。基于章氏在这四个方面的“重建”,林氏得出了章太炎之于革命的一个核心所在,即在思想上、文化上的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这一点颇为重要,利用鲁迅之《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以证明本书所叙章氏“鼎革以文”的面貌。尽管本书作者在其第四编中,也更进一步选取鲁迅作为折射章氏复杂立体面貌的透镜。

  作为章氏弟子,鲁迅曾在于章氏逝世后所撰写的悼文性质的文章——《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褒称“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大约后来人因此句,概括出“有学问的革命家”七字,以此盖棺定论章太炎的生平与成就。此语也受到章氏后人的认可。以往,常认为此语中“学问”一词,乃是“革命家”的修饰。然而借助林氏此书,我们似乎同样可揭示的一点是,在这一定论中,“学问”一词,实则也是“革命”的修饰。换言之,章太炎之“革命”,是饱蘸“学问”的;而彼氏之“学问”,却无不为“革命”服务。而这种“学问”包含“革命”、“革命”又贯穿“学问”的现状,这正是“鼎革以文”的实际具象。

  为了更详细说明这一具象,在随后的第二部分林氏选取了四面予以讨究。在第一编中,林氏详细考察了同章氏相牵涉的“南社”这一群体,分析“南社”的“鼎革以文”面貌,并向我们指出在清季革命中存在着一个南北语境。这令人想到古典中国中南北对立的态势。纵观中国历史,多南北分裂割据,少有东西分裂割据,这种往往受制于地理因素,但是带来了对文化地域化的成型与反哺。然而这种带地域化视角的叙述,在接触到近代化中民族、国家等现代政治学概念时,往往对实际产生割裂的效果。

  复次,随着谈论到民族、国家问题,林氏进而考察了章氏对于“国家”、“民族”二者的态度,通过对章氏《五无论》、《俱分进化论》等文章分析,指出章氏具有“国家”、“民族”必然消亡的历史态度,但是针对当时现实,又必须强调先通过“民族”的自立,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中解放方可能到达“必然消亡”这一局面。此亦即本编小标题《力图超越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者》所指。不过在本编中,殊为可惜的是对最能折射此点的章氏《訄书(重订本)》到《检论》字句变化,没有能够相结合予以分析。

  林氏在本书第三编中,细致考索了传统儒学中“狂狷”这一概念在章氏处的前后实践,指出章氏借助这种狂与狷而达到质疑“治统”(亦即质疑清廷的治理的正当性)的革命意味。“儒学”之论,非笔者所能为者。不过,在章氏对于各派的扬弃中,其固然表征为“学问”与“革命”二者相勾连的态势,但是究考来源,恐其继承清代学术传统(重汉学,轻宋学)更是重要的原因。章氏生于同治年间,少年轨迹必然经历过“同光中兴”的出现与破产,清代学术往往褒称“乾嘉”,实则“道咸同”年间之学术依旧未有颓势,承上启下而成为“同光”间士人的重要思想资源。陈宝箴孙、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就曾自谓“思想囿于咸同之世”,此足可以发阐“咸同”成为后来浸润本土文化学者的精神自留地这一重要的思想史现象。

  在第四编中,林氏向我们揭示,当古典中国(清代、封建制国家)进入历史之时,面对更为严重的“亡国灭种”危机这一现实时,追随章太炎进行社会之革命、文化之革命、国家之革命、道德之革命的后来者们已然觉得章氏之学问毫无解蔽的功效,于是纷纷弃章而去,围绕章氏左右的是“章氏国学讲习会那些沉迷于传统学术的中青年古典学者”,而“后者所取走的”,是“一纯学术的‘章太炎’”。这些同章氏富有“战斗性的古典学似是而非”。不过,尽管如此,章氏贯彻于其“学问”与“革命”二者的战斗性,依旧被其弟子鲁迅,乃至更后来之人所继承。这是章氏“以文”革命的重要革命遗产。

  综言之,林氏分别揭示出了章氏“鼎革以文”的四张面孔,即借阐解传统以变革制度,借阐解传统以革进民族、国家,贯彻传统的进取性,贯彻传统的本土性四事。前两者可以谓之外表,后两者可以谓之内神。并且,通过林氏此书可以知道的是,正是由于章氏贯彻传统的进取性,故而在鲁迅那里成为“战斗者”,最重要也是这种“战斗性”;同时也正是由于章氏贯彻传统的本土性,在随后激烈扬弃革进的阶段,章氏即被目为保守者。这种由革命者转变为保守者的形象,折射出的是世潮的转变,以及章氏的“孤独”。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电影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 优势栏目

    家庭写真进矿井 巷道办起摄影展

  • 优势栏目

    蒲剧《尧颂》再现尧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