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谈教育“方法论” 孩子的阅读切忌急功近利-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谈教育“方法论” 孩子的阅读切忌急功近利

2018-06-01 11:18:40 深圳特区报

  沈石溪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说起儿童文学,有“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之称的沈石溪是为数不多的在孩子中有人气,在家长和老师心中有分量的作家之一。《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等小说已经为不少人耳熟能详。临近六一儿童节,沈石溪的日程总是比平时更紧张一些。日前,他刚结束了在广东中山的校园活动,即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关于儿童写作、阅读和教育,为孩子们写了几十年小说的沈石溪给出了真诚而朴实的建议。

  怎样写好作文:

  生活观察与想象力是两翼

  沈石溪开始动物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对于动物天然的喜爱以及在云南西双版纳18年的生活经历。据他讲述,自己的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就是在和当地的养象人聊天中获得的灵感。而插队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割象草、喂象工作,也让沈石溪对大象的脾性细节十分了解,如此才写出了这篇打动北京《儿童文学》杂志社的作品,开启了他的动物文学创作道路。在西双版纳插队的年代,未经开发的原始热带雨林和村寨中常见的野生动物,成为了沈石溪写作最初的素材库。即便这段经历被媒体问询过多次,沈石溪也总能讲出不一样而生动的细节:“有时老虎会来村寨里偷羊,吃饱后会用树叶把剩下的一半盖起来,过两天饿了再回来继续吃。”听故事,再在生活中琢磨自己的故事,成为了那时沈石溪创作的动力来源。

  对于孩子们来说,“生动好看”是沈氏小说的吸引力之一。而怕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也是摆在不少小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沈石溪笑了,他说:“我小时候也害怕,有时候把铅笔咬成了麻花,也写不出一百字。”沈石溪谈到,小学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娴熟,课本里的命题作文确实不好写。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小学生的写作其实处于一种模仿阶段,如果他们喜欢一个作家或某种题材,可以鼓励有意的模仿尝试,如果喜欢动物,可以从身边的、小区里的动物写起。父母也可以利用假期带他们去野外体验,促使他们的写作题材更广泛博大”。

  “如果把写作比作一只鸟,生活积累和想象力就是它的两只翅膀”。沈石溪表示,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并不是有了生活经历就能写出好文章,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才是输出好作文的好方法。他以自己的经验举例:“如果了解过一点动物行为学知识,你会发现动物的行为其实和人类社会很像。我们会通过人的衣着外表来初步判断他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动物也是如此,通过皮毛的质感也能判断出它是不是健康,眼神看出它是否聪明,渴望、怨恨、满足,这些眼神完全不一样。如果你从未和动物打过交道,那么就很难分辨出这些细微的差别。”

  孩子的文学审美自会阶梯式成长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现状”。谈到阅读的问题,经常进校园和小读者交流的沈石溪深有体会,许多家长抱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要读世界名著、要能提升成绩、要写读后感,成为了许多孩子对阅读抵触心态的来源。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首先就要在保证内容健康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读自己想读的内容。“开卷则有益。家长不要自己觉得肤浅或没意思就阻止孩子阅读。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探险刺激的题材,或者女孩子爱看公主童话,以他们当前的年龄喜欢这些题材很正常,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在沈石溪看来,精神的成长发育是台阶式的,文学的审美和气质养成,也是如此。“要相信人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动物,孩子的精神审美不会永远停滞不前。孩子的悟性有高有低,但最终会逐步成长起来。”过分担心孩子的文学审美会因阅读的题材而受到影响,强迫他们阅读超过年龄阅历理解范围的“大部头”书籍,往往会产生拔苗助长的反作用。“要知道小孩子逆反心理上来,很会应付你的”,说到这里,这位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作家笑着“警告”家长。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大师靳尚谊携中央美术学院“最美天团” 集体献读致敬世界美术大家

  • 优势栏目

    曾孝濂为“生命”作画感动网友

  • 优势栏目

    《朗读者》助宗庆后成“浙江阅读代言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