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纯真》:鲜活的“生活版臧克家传”-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难得纯真》:鲜活的“生活版臧克家传”

2018-05-15 07:39:31 北京日报

  《难得纯真》

臧小平 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宋成

  我有幸第一时间获赠臧小平女士的签名新书《难得纯真》。捧着这本沉甸甸的散文集,我从头读到尾,百感交集。

  小平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俩相识整整五十年了。那时只知她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女儿,羡慕她生活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父亲。然而直到读过这本散文集,我才真正认识了小平,发现她秉承父亲的文学基因,也有一支朴素而诗意盎然的笔。

  通过这支笔,让我近距离接触了她的诗人父亲,了解到在他伟大作品后面的伟大人格。通过这支笔,我了解到她还有一位同样令人尊敬的母亲。这支笔还记录了臧老与诸多文学“大咖”的交往,读来堪称半部现当代文学史。这支笔更带我深入小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书名“难得纯真”的含义……

  很遗憾,我没见过臧老。我对这位诗人的了解,是通过他的诗歌。最初接触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透过简练朴素而铿锵有力的诗句,我认识到的臧老是位哲人。

  我还特别喜欢那首《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只有这短短的八句,却显示着一种精神力量。有人说,诗人写的不是马,是北方的农民。我体会,这同时又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从小平文章中得知,臧老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士,曾就读于“将军的摇篮”黄埔军校(六期),还曾亲自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我知道,这世上不缺没上过前线的将军,却很少有亲冒枪林弹雨的诗人。年轻的臧克家在举世震惊的台儿庄大战中,顶着日寇飞机的轰炸,八天三次深入战地前沿,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写下“读来惊心动魄”的战地通讯《津浦北线血战记》,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决不屈服的决心!连当时的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将军也亲笔为此文题写了长篇题词。而诗人给我们留下的,又是战士的身姿和侧影!

  我看过两张臧老照片,一张托腮沉思,另一张绽露着灿烂的笑容,笑得像个孩子!从老人的脸上,我能看到哲人的睿智沉静,也能看到农民的朴实真诚;可是我很难将这位恂恂长者跟枪林弹雨中的战士统一起来。

  直到读了小平所写《宽广的胸怀,如火的人生》一文,我才茅塞顿开。在文中,小平记录了诗人无数“平凡小事”,例如这一件:“‘文革’初期,父亲被批斗,每月只有几十元生活费,全家人过得十分拮据。但是,他看到隔壁邻居家的孩子为了维持生计,每天很早起来空着肚子去扫大街,挣几个辛苦钱贴补家用。于是,每天清晨起来,父亲就为这孩子买一个烧饼,热乎乎地送到他手中……”

  小平的文集是让人们对诗人以及他的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许多名人传记,都是由两姓旁人以“研究者”的身份撰写的,虽有高度深度,却缺乏温度。小平的诸多文章则从女儿的角度写父亲,从生活角度展示了诗人更为生动本真的一面,可以视作一部鲜活的“生活版的臧克家传”,因而又是无可替代的!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绽放青春风采 培养未来人才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