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图书

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2018-05-07 14:37:40 中国文化报

  作家李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高 昌 文/图

  成立于1938年4月的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前不久迎来了80岁生日。鲁艺师生当年的学习生活,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4月29日,记者在北京红庙北里采访了101岁的彝族老作家李纳。李纳是云南省路南县(今石林彝族自治县)人,1940年奔赴延安,初入中国女子大学,后入鲁艺文学系。后曾任延安中学教师、《东北日报》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协理事等,著有小说集《煤》《明净的水》和长篇小说《刺绣者的花》。她年事已高,听力减弱,只能依靠手写板与记者交流。但是老作家记性颇佳,谈锋甚健,提起当年的鲁艺生活,更是兴致勃勃,那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青葱岁月。李纳说:“为了真理,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中那位女主人公给了我勇气。”

  问:您是怎样进入鲁艺的?

  答:鲁艺不是想去就能去,而是需要考试的。我是1941年经过考试进入鲁艺文学系的。当时的主考老师是周立波。考试有笔试,也有面试。笔试时,我提交的是一篇散文,描写的是家乡的石林。面试时,周立波老师出的题目是读过什么书,还问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塑造。我答得并不完美,还是幸运地被录取了。

  问:鲁艺文学系怎样上课?

  答:我考取的是鲁艺文学系第五期,同期同学有戈壁舟、雪牧等。第四期的同学有贺敬之、冯牧等,都在一起上课。系主任是何其芳。其他任课老师有周立波、公木、严文井等等。周扬老师只有给全校上大课时才登台,他讲过左联十年等,一讲就是三四个钟头,一点也不疲倦。丁玲、艾青、萧军等等文抗的作家也来给我们讲过课。文学系是在一个小四合院里上课的。比如何其芳自己拿个小凳来坐下,同学们分组坐在两边,就可以开讲了。他讲课时会事先准备好提纲,按照提纲侃侃而谈。记得讲人性论,其中一句话是“你要用你的心去拥抱人类”,我现在还没忘。周立波老师的名著选读也很受欢迎,他分析介绍托尔斯泰、司汤达、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很叫座儿,连外系的也来听,整个院子都坐满了。有时候,老师一堂课讲下来,还会跟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谁创作了新作,也会拿来进行一番品评。先评一篇好的,说说好在哪里。再评论一篇不好的,说说缺点在哪里,帮助大家提高认识。

  问:鲁艺文学系主要是课堂学习吗?

  答:老师讲课其实很少,主要还是学生自己读书。鲁艺的学习氛围非常浓,晚上没有油点灯,同学们就一起玩游戏,比如找《静静的顿河》等等作品内容来互相提问。冬天非常寒冷,大家就把砖头烧烫,塞在棉被里,盖着半截身子还在坚持读书。我在鲁艺遇到一个要好的女同学,叫雪牧。过去我们就神交已久,后来在鲁艺成为同学,很高兴。我们两个拉着手在延河边狂奔,非常开心。雪牧是四川成都人,可惜去世很早,当时才22岁。

  问:您在鲁艺都读什么书?

  答:那时是我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我很喜欢这个环境。当时读的书也很多。俄罗斯的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我都很喜欢。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的作品,我也不排斥。这些作品中提倡人性的东西多些。我们当时读书倾向于选择外国作品,特别是俄国作品。现在回头来看,遗憾的是当时读中国书太少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等几大名著,都没好好细读。在延安,书籍很难买到,有很多都是手抄本。比如契诃夫的小说和剧本,我读的几乎都是手抄本。《海鸥》《伊凡诺夫》《樱桃园》都是用手抄写在练习本上的,字很潦草。我们鲁艺有自己的图书馆,当时叫资料室,建在后山的半山坡,很方便。我现在还记得资料室管理员的名字,叫陈祖武。每天早上,匆忙吃完小米稀饭,就往资料室跑。资料室的门口已经排了一个长队。等管理员一开门,大家就蜂拥而上。只要抢到一本好书,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虽然资料室的条件并不好,有限的几个凳子还是泥做的,光线也很暗淡,可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凳子不够坐,同学们就端着书挤在墙角阅读,真是如饥似渴。总之,我在鲁艺的一大收获,就是读了大量的好书。多读书,是有好处的,为我以后的创作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问:您是什么时间离开鲁艺的?

  答:1943年,我被调到延安中学教语文,就离开了鲁艺。那真是很美好的一段人生。初入鲁艺的时候,我的创作经验不多。能够在这样一个地方学习,真是三生有幸。民主自由的气氛,认真读书、充实自己的氛围,让我终身受益。本来我生活在一个很闭塞的地方,根本不晓得外头的世界是怎样的,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个国家。头脑太简单了,识别能力较差。经过鲁艺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后来到了东北,有了生活,我才真正开始发表作品。小说《煤》就是1948年写的。

  问:怎么理解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您身上有着一份特别浓郁的人民情结。怎么看待底层百姓?

  答:我永远怀着感激之情怀念他们。他们不但给过我快乐,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生活中真正的美。这些人,就是颈项上拴着铁链,也过得高高兴兴,从不对生活绝望。这些人是善良的、纯朴的,对别人充满了同情心。后来,我有幸接触许多平凡岗位上的人,在众多人物中,除少数之外,都各自带着优美的素质走进我的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在旧社会,她们受着比男人更沉重的压迫,一旦觉醒,对于旧生活的抛弃,义无反顾;对新生活的执着,舍生忘死。她们最高的道德准则,就是人民利益。有时,她们表现得比男人更勇敢,思想比男人更单纯。我爱这些人。

  问:谈谈您的爱情,看您把朱丹先生的书法悬挂在客厅显眼的位置。

  答:在鲁艺学习期间因为治疗眼疾,认识了当时在“西战团”工作的诗人、画家朱丹(曾任原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央美院副院长等),相伴一生。朱丹去世后,尽管我年老体衰,还坚持编辑整理了《朱丹诗文选》。

  问:关于当下的文学创作有什么看法?

  答:我觉得贾平凹的作品很有生活。他的作品我很爱读。我还想起了《保卫延安》的作家杜鹏程,他为人很朴实。我去过他家。听说他已经去世了,我很惋惜。另外,柳青同志的作品也很好。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就是“扎实”。

  她家客厅悬挂着诗人邵燕祥夫妇送的一首诗,题目是《敬贺李纳先生期颐之寿》:“百岁春秋转瞬间,是非滚滚送流年。红尘难掩禅心悟,把戏重重带笑看。”经历过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老作家而今拄着拐杖在客厅漫步,仍然气定神闲,笑得格外灿烂。她的生活很有规律,居然还会给人发微信。问她长寿有秘方吗?她高兴地说:“有啊。主要就是乐观,宠辱不惊。人活着,就要不计较。”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凤凰的魅力

    阳春三月来到凤凰小镇,这座江边小城,在烟雨中静静地躺在南华山的臂弯中,任由多情的江水从身边幽幽地流淌。

  • 【陋室观复】网转署名难在哪儿?

    前些日子看到俺的一篇文章有很多网络媒体转载,心里有点嘀咕:那么多有见识的文字无人问津,这个一般般的文字怎么反而很受欢迎啊?

  • 茶中日月长

    一个人喝茶,与沉默无关,与心情有染。独坐在有淡淡阳光斜入的房间里,面前是一盏清雅绿茶,淡绿色的汤汁像春天的颜色,诱惑我轻呷品茗。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斗牛狂欢节传递云贵非遗文化

  • 优势栏目

    朗读,需要理由吗?

  • 优势栏目

    八旬钢琴大师再奏经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