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人生-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诗经》里的人生

2020-11-02 08:05:51 来源:齐鲁晚报

  □闫红

  我小时候看《长恨歌》,以为这个“恨”是说杨玉环恨唐玄宗。唐玄宗确实很可恨,杨玉环是他亲自赐死的,丢车保帅,断尾求生,怎么着都透着一股鸡贼。哪有人家梁山伯化蝶的深情,连口口声声“你死了我去做和尚”的贾宝玉都不如。

  后来才知道,我想多了,这个“恨”,指的是“遗恨”“遗憾”,遗憾爱的中断。杨玉环对唐玄宗没那么生气,否则就不会在蓬莱宫里听到唐玄宗的使节来了,“花冠不整下堂来”,还“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你看,人家才不是什么杨·钮祜禄氏·玉环,没觉得真心错付,人家还指望着团圆呢。

  在唐诗宋词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修养特别好的恋爱者,一往情深,怨而不怒,在一起时是赞美,分手之后是相思,不失态,不失控,只分手,不吵架。总之都很没脾气的样子。

  女性更加隐忍。柳永有首《雨霖铃》中有这么两句:“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我只想知道,收到这首词的人,想不想骂人。你这走都走了,又何必说想回头的话?说了要回头,又说“已成行计”,不带这么忽悠人的吧?末了还来一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还吊着人家呢。做人不太厚道。

  “思妇”虽然是唐诗宋词里最经常出现的一类人,但她们是男性凝视的产物。男诗人们无意真正了解她们,只想写想象中的她们对自己的爱,对男人的爱。除了“爱”这样一种功能,关于她们的其余,诗人都不感兴趣。有时候,他们也男扮女装,想象自己像女人爱男人那样,爱自己的上司或君王。

  跟这样的诗句比起来,《诗经》真是太实诚了。它也写相思,不过是很原生态的相思,比如“郑风”里这首《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这个女子知道她的情郎不怎么样,狡猾而且薄情,但是没办法,她爱他,她难过得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她应该跟同样住在郑地的另一个姑娘取取经,同样是面对不够殷勤的男朋友,《褰裳》里这个姑娘这么说:“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饥饿营销,听起来好像没有“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那么优美,但更真实也更有用。就像陈奕迅唱的“恋爱不是温馨的请客吃饭”,它有时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人性。

  在《诗经》里,有更加原生态的情感,比如看着心爱的人和别人结婚,没那么容易安静地走开,会发出“其后也悔”,也就是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诅咒(《江有汜》);比如被抛弃之后,也不是“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的故作淡然,而是追忆那相爱到相怨的一步步(《氓》),对于这个薄情男,有揭发有抱怨但也有爱意。

  在爱情之外,《诗经》里展示的那种纠结,也让我看到自己。

  张爱玲曾说:“‘如匪浣衣’那一个譬喻,我尤其喜欢。堆在盆边脏衣服的气味,恐怕不是男性读者们所能领略的吧?那种杂乱不洁的,壅塞的忧伤,江南的人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心里很雾数’。雾数二字,国语里似乎没有相等的名词。”

  “如匪浣衣”出自《国风》里的《柏舟》。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这是张爱玲抽出来的几句,《倾城之恋》白流苏的处境,大致就是如此。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与白流苏都不同,但这首《柏舟》里描述的那种感觉谁没有体会过呢?

  主人公半夜三更,心里被郁闷壅塞,想找兄弟倾诉,赶上兄弟也是一肚子没好气。在这世上谁都是一脑门官司,可是他的烦恼他实在消化不掉。他得罪了小人,总被他们羞辱,只能妄自捶胸顿足,思来想去,不能奋飞。

  这是普通人的忧伤,余欢水式的忧伤,像是在单位被同僚排挤,或者被伴侣的亲戚们看不起。这种烦恼没有情怀,也没有审美,甚至都很难对人说出来。不是大部分人都能有白流苏的运气,更多的人,折翼于那种世俗的烦恼,“不能奋飞”。

  作为一个敏感的人,我也难免有类似的耿耿难安,还好只要五分钟,心里就会浮起这首诗,如果不能突破小自我,到处找人论证自己的正确,只会陷身泥潭。伊壁鸠鲁的门徒门采多罗斯有言: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自身,而不是自身之外。换言之,我们不幸的原因,也存在于自身之内。

  《小雅》里那首《小宛》也是我特别喜欢的:“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一个贫苦人的处境:他勤劳,不饮酒,告诫自己要遵循先人的道路,有时还去占卜,试图以安分守己自我保全,但被他人决定的命运,让他们总觉得自己站在高树上,悬崖边,或是踩着薄冰,不知道何时就会大难临头。

  谁不是这样活着呢?

  在《诗经》里,经常会看到自己,在这里或者那里,这大概就是我一次次地尝试诠释它的缘故。我不是学者,每个词义我也得去仔细地查,但我不受某些整体诠释影响,更愿意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它做注解。我觉得这是送给自己的纪念品。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