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挫琴:用高粱秆演奏的“活化石”乐器-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青州挫琴:用高粱秆演奏的“活化石”乐器

2020-10-22 12:57:41 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10月21日电题:青州挫琴:用高粱秆演奏的“活化石”乐器

  新华社记者张力元

  每逢节假日,74岁的赵兴堂都会带着挫琴去青州古城里演出,有时站在树下,有时坐在巷口,闻声而来的游客经常会问,这是啥琴?

  挫琴既是弹拨乐器也是拉弦乐器,形制独特,琴身正面呈“正半管状”,由于形似农村汲水用的辘轳头的一半,在山东省青州市,当地人也叫它“半边辘轳头”。

  赵兴堂把左手放在琴头底部半圆的洞内,将琴身架在左肩,右手拿起琴弓——一根高粱秆。右手“执弓寻弦”,左手带动琴身“送弦迎弓”,一曲《映山红》便“飘”了出来。

  挫琴低音沙哑、中音柔静、高音清脆,赵兴堂打心底里觉得这琴拉什么曲子都好听。

  挫琴跟中国古代乐器“筑”同宗同源,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被誉为“活化石”乐器。在古代,筑的演奏是乐人“右手执竹尺”。“各地气候不同,高粱秆在山东更常见,拉琴用高粱秆顶端的两节正好。”赵兴堂说。

  7岁时,赵兴堂成为祖父赵彩云的琴童,那时琴法是隔代相传,传男不传女。1960年祖父去世,留下了一把挫琴和一本琴谱。

  凭借小时候学琴的底子,模仿祖父拉琴的样子,赵兴堂刻苦自学挫琴,并于1984年学会了挫琴制法。“试了整整6个月,才确定用梧桐木做出的挫琴音质好,因为木质相对硬。”赵兴堂说,他做的琴头上都雕有云型花纹,以此纪念祖父。

  几近销声匿迹的挫琴制作和演奏技艺在赵兴堂的手中“活”了起来。2009年,挫琴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兴堂是代表性传承人。

  几十年来,赵兴堂与挫琴同音共律,相互陪伴。“现在我就干三件事,演琴、教琴和制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挫琴感兴趣,我高兴啊!”赵兴堂说。

  古老的挫琴依旧年轻着。除了自己的子女、孙辈,赵兴堂已累计向百余名学徒免费传授挫琴制作和演奏技艺。为了让挫琴的音域更广,他将原本12组弦、五声音阶改为14组共28根弦,对应着常用音域的14个音,同时改良了琴面上的漆和琴弓。不过,他最喜欢用的琴弓还是高粱秆。

  “为减轻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压力,青州市每年设立120万元非遗展演专项经费,将非遗与古城游结合,推出挫琴等40多项非遗的免费展演和传承,让非遗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得到保护。”青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传统技艺与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王君介绍。

  《映山红》演奏完毕,赵兴堂和往常一样回答起游客的问题,“这个叫挫琴,‘挫’是一个提手旁,一个‘坐’。你想不想来试试?”

  

编辑:高爽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