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非遗:在保护传承中创造创新-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象山非遗:在保护传承中创造创新

2020-10-21 14:35:00 来源:宁波日报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张颖 象山县委报道组 陈光曙

  作为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的重要活动,10月11日,宁波曲艺专场展演在海曙城隍庙戏台举行。国家级非遗项目“唱新闻”代表性传承人叶胜建精彩演绎了《徐福到象山》,赢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今年61岁,可以说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唱新闻’。群众的喜爱鼓舞着我发扬它的决心,期待有更多人能接过我手中的‘接力棒’。”叶胜建说。

  从7000年前的塔山文化开始,象山的海洋渔文化如同东海涛声,在半岛人耳边绵延不绝,代代传承。在象山县四级非遗名录中,有6个国家级、15个省级、46个市级、161个县级非遗项目。去年12月,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近年来,象山加强保护传承,让备受现代文明冲击而逐渐尘封的非遗文化根脉得以存续、发展,守住祖辈记忆中的乡愁,同时全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新时代迸发勃勃生机。

  全民参与 在共建共享中保护传承

  象山吸纳各方力量,汇成非遗保护、传承、推广的合力,并在生活中弘扬非遗,在实践中振兴非遗,让全民共享传统文化的硕果。

  2015年8月30日,象山经过社会公开招募,成立了全市首个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这支队伍由乡镇基层公务员、教师、媒体人、企业管理人员等组成,目前已有93名志愿者。

  参与非遗项目寻访、非遗资料搜集、非遗普及宣传……几年来,这批醉心非遗的志愿者用一颗真心、满腔热情四处奔走,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和调研报告,保护着传统文化的“活宝库”,成为推动象山非遗传承的坚实力量。

  徐嫦月曾是一名家庭妇女,加入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后,她开启了一段民间刺绣探寻之旅。随着对刺绣的深入了解,徐嫦月不但与一群刺绣爱好者组建了象山七巧手绣社,还成为象山县民间刺绣传承人,在一针一线中传授着技艺、传递着心意。同时,她带领团队进机关、校园、老年公寓等,让这门逐渐消失的手艺重新出现在大家视线中。

  志愿者郑琪是一名媒体人。她带领非遗调研小组,两个月内6次来到丹东街道樟树下村,对蓑衣手艺人徐夫青开展乡土记忆之蓑衣调研。队员们拍摄了蓑衣从棕榈叶取材到成衣的整个流程,用镜头记录下洗棕、甩棕、绞绳、搓绳、编领、串后背等一道道工序,了解了蓑衣蕴含的“温度”“厚度”。去年12月,90岁的徐夫青离世。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玮瑛以徐夫青及其家人为蓝本,编写了情景剧本《蓑衣情》,并展现在舞台上。

  成立至今,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累计组织、参与各类活动260余场次,服务10万余人次;组建非遗宣讲队,开展非遗知识“四进”宣讲,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参与调研、挖掘和抢救性记录非遗项目11个,撰写非遗调研报告2万余字;培养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去年,该团队荣获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奖。

  同时,象山重视“小手拉大手”,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标准化建设,聘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校园授课和传习活动,让青少年更直观、生动地感受非遗魅力,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有效推进象山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目前,该县已认定滨海幼儿园等26所学校为“县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其中象山文峰学校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唱新闻青少年传习基地”,涉及非遗项目30余个,年培训学生逾5万人次,带动近10万名市民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搭建平台 静态展陈、活态传承相融合

  9月,位于石浦的中国海洋渔文化馆试运营。该项目利用“石浦第一冷冻厂”旧厂区改建,总投资2.1亿元,集渔文化展示、非遗传承、创意孵化、文创体验和研学培训为一体。每层展馆内都有海量的海洋渔文化及非遗实物遗存,并运用AR技术、裸眼3D技术等高科技元素,再现传统渔家生活生产场景。同时,该馆将建设文创非遗孵化等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运。

  象山积极为非遗搭建文化传承平台,通过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从而引领市民生活的新风尚。

  6月12日,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馆。县非遗馆分“海、山、民、传”四个区域,通过图文、视频、实物及模型等形式,对161个县级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展现象山人民独特、美好的生活方式。

  象山剪纸省级传承人谢才华、宁波农民画市级传承人顾圣亚等6个非遗传承人和1个非遗团队常年驻馆,将静态展陈和活态传承有机融合,打造有生气的活态式展馆,充分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7月15日,顾圣亚在县非遗馆内教小朋友们画农民画:“农民画手法夸张,色彩热烈鲜艳,和儿童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学习农民画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顾圣亚说,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喜欢农民画,大家才更愿意去了解和传承。

  据悉,象山已建成非遗馆、根艺美术馆、剪纸馆、非遗百工坊等非遗展示场馆,年参观人数逾35万人次;建成乡镇综合性传习中心7个、传承人工作室55个,非遗传承展示平台覆盖所有乡镇。

  以节庆活动为媒,更让象山非遗走出半岛、走向全国。经过连续23届的举办和发展,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已成为“国字号”节庆品牌。随着开渔节的声名远播,渔民号子、石浦鱼灯、鱼拓等众多非遗项目被广为传播,海洋渔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

  象山还举办2016中日韩徐福文化研讨会、全国非遗影像展、全国鱼拓书法邀请展,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东亚非遗博览会等活动,并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充分展示象山非遗传承千年的风采。

  产业融合 “非遗+旅游”方兴未艾

  象山拥有“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百里岸线、十分海鲜和一曲渔光”的特色旅游资源。将非遗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达到双赢效果,成为该县全新的探索。

  5月19日,象山县文广旅游体育局组织民宿和非遗传承人开展“联姻”,让非遗“白富美”邂逅民宿“高富帅”。“‘非遗+民宿’,既为非遗这个有趣的灵魂寻找一个落脚点,又为民宿这个质朴的民宅插上飞翔的翅膀。”县文广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郑华华说。

  朝山暮海民宿“联姻”象山鱼拓,沙塘静湾客栈“牵手”麦秸画,俞家小院民宿与白药制曲工艺“一见钟情”……最终,有13家民宿成为象山首批非遗民宿创建试点。

  叶红是沙塘静湾客栈的老板娘。此前,她一直希望引进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让民宿更有生命力、更有味道。“我曾请石浦文化馆的老师,来民宿教游客做香袋、鱼糍面等,反响很好。”

  这次,县里主动为民宿主对接非遗传承人,可把叶红乐坏了。她选择了宁波市级非遗项目麦秸画。据悉,该项目传承人徐敏杰做麦秸画20多年,创作了五六千幅麦秸画,并多次在全国、省、市展览中获奖。

  如今,沙塘静湾客栈里随处可见徐敏杰的麦秸画,民宿变得别具韵味。有团队游客来的时候,徐敏杰也会抽时间来指导游客做麦秸画。每次游客亲手制作好后,叶红会为他们的作品配一个相框,“很多游客将麦秸画摆放在家中,纪念这段美好的旅程。”

  据了解,非遗民宿一年要开展非遗活动12次以上。为支持非遗民宿的发展,县文广旅游体育局还将政府购买服务的“非遗半岛行”课堂直接送到民宿。

  对此,专家认为非遗赋予了民宿特色和灵魂,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游客可在民宿里听非遗故事、玩非遗手作、尝非遗美食、购非遗美物;非遗传承人则借助民宿,拥有相对固定且有一定流量的展示平台,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融合不仅于此。象山今年还绘制了一张“43个非遗点位+旅游景区”的非遗手绘地图,地图上有1个非遗景区、2个综合性非遗展示馆、3个民间非遗馆、7个乡镇非遗传习中心、13家非遗民宿和17个非遗体验基地。“通过这张地图,游客能就近体验象山非遗,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了象山非遗。”郑华华说。

  此外,象山多地通过非遗产品做大旅游“蛋糕”。如茅洋乡以农民画为元素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花岙海盐制品等4个非遗项目的产品,入选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编辑:高爽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