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直面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艺

《一个都不能少》:直面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2020-05-20 13:23:55 来源:光明日报

  前不久,正在央视播出的《一个都不能少》在硬核立意、高燃故事的呈现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为当下扶贫题材电视剧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处处让人感受到主创团队创作主旋律作品的情怀。

  与部分立意浅薄的扶贫题材电视剧不同,《一个都不能少》通过赤贫村、焉支村与首富村丹霞村合并,共同建设起新丹霞村的故事,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无缝链接,形成其硬核立意。剧中,精准扶贫的“上半场”在两村合并前已由丹霞村完成了,两村合并后进行的是“下半场”:带动新老丹霞村村民建设小康的新丹霞村。可以看出,剧集采取让两个贫富极端的村子“合并”,不完全是为了追求结构的精致,以及题材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等,更在于它是剧集硬核立意的载体:不仅反映精准扶贫,吃饱饭,而是建新型村居,科学种植和养殖,以石头城开发带动旅游,建剧院秀丹霞古老文化——从“三产合一”的整体上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准,包括精神文化水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因此,《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真正称得上“进阶”的扶贫题材剧。

  当然,再好的立意也离不开好的故事去演绎。《一个都不能少》的好故事形态离不开人物“2+3+3”的独特设计。焉支村书记夏宝生和丹霞村书记赵百川,两个带头人,过去有历史宿怨,合村后又有一二把手工作配合的矛盾,他们背后还有两个对他们影响甚大关联甚密的女人,夏宝生的老婆慧兰和赵百川的所恋凤凤;三个顽劣落后的村民:贾吉祥、三不沾、姜大嗓;三个年轻村干部:东桥、丁香、付鹏,还有另一个年轻人夏雪,他们代表了丹霞村的第二代,是丹霞村的未来。这三个年轻人,包括夏主任的女儿夏雪,都是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去实现人生理想。他们为丹霞村发展带来新的思路,用演艺秀展现丹霞千年文化,用拍视频宣传石头城、小吃街、民宿以及果园、大棚现代农业,都是他们在策划和实施,在和三个落后农民结对子“一帮一”中他们成长、成熟。正是这些党员干部“靠前站”,才将两个村合并后产生的激烈碰撞降低到最低限度,很快就把原焉支村的村民引导到奔小康的路上来。因此又可以说,把“2+3”的村干部放剧集前排是《一个都不能少》对扶贫剧一个破题。

  《一个都不能少》的人设精致、人物关系矛盾关系纠葛环环相扣,剧情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故而“好看”。首先主线矛盾碰撞比较激烈。开始就是两个村子势不两立,因为自然灾害居然合并成一个村子,焉支村村民有自卑感但又要强。其次,剧集以正剧风格传达正能量,同时呈现“谑而不虐”即“娱乐”而不过分的审美品相。这种艺术分寸把握得很到位。三个落后村民本来是可以“闹”,可以“虐”的,但由于三个年轻村干部结对“一帮一”,他们的闹戏不仅没有夺戏,反而成为三个年轻干部成长的戏码。西北的丹霞地貌等地标性画面,蕴含着这里是大西北的扶贫,对题材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进行着形式的强调。

  《一个都不能少》围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核心立意,在叙事中融入“扶志”的内容,既书写出脱贫攻坚的成果,也直面了打通扶贫路上“最后一公里”的难点,成为观照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的佳作。

  (作者:范咏戈,系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美术馆恢复开馆

  • 优势栏目

    免费看22部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真的!

  • 优势栏目

    国博有序开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