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弗里德牧歌》背后的故事-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齐格弗里德牧歌》背后的故事

2020-03-31 09:32:41 北京日报

  这是1870年圣诞的早晨。琉森湖畔特里布申小镇一个微微凸起的坡上别墅中,柯西玛照例从沉睡中醒来。她望着从厚重天鹅绒窗帘缝隙透入的晨曦,突然来自房外的音乐让她竖起耳朵。弦乐起伏蕴藏的情感,好似爱人温柔的倾诉,漩涡一般将人抱住。随着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加入引航,爱与幸福的主题越发深厚绵密,将人往深水区拽……这是梦吗?柯西玛起身推开门,见丈夫瓦格纳一边指挥,一边微笑望着她……

  柯西玛突然明白:今天是她的生日,这是瓦格纳送给她的生日礼物!眼泪不由夺眶而出。这是多么俗常而不凡的一天。注定要被写进音乐史的一天。时间精确在7点30分。

  虽然这次演出只有五六样乐器,15位乐手,在环形楼梯进行,但其中饱含的浓情一点都不单薄。

  柯西玛在日记里回忆道:“当我醒来,我听到了声音,它越来越响,我不再以为自己是在梦中。那是音乐,多么美妙的音乐!音乐逐渐消逝,理查德带着孩子们,将‘生日祝福交响曲’的乐谱送给我。我感动得哭了,屋里其他人也哭了。”

  多年后,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为此感叹道:当那天清晨柯西玛在乐曲声中醒来时,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在这首起初被命名为《特里布申牧歌》的总谱献辞上,瓦格纳写道:

  现在,我的挚爱将被一首愉快的歌曲唤醒

  音乐里有我的灵魂,这是给你的,爱的礼物

  回忆的喜悦,就封存在这座秘密圣殿中

  温柔的,像是有一支玫瑰藏在那里

  之前柯西玛已为瓦格纳生下二女一子,她是历经六年之久的跨越障碍赛之后,才得以离开指挥家彪罗,成为自己倾慕的音乐家的妻子。这一年,瓦格纳57岁,柯西玛32岁。

  而理查德·瓦格纳对妻子的感激与爱,惟有音乐来告白。

  此后,瓦格纳经常会在私人场合为柯西玛演奏此曲,这是属于他们的秘密私曲,起初并不打算出版,后来迫于经济拮据,于1878年2月将这首乐曲编成管弦乐版,并改名为《齐格弗里德牧歌》(齐格弗里德是他们的儿子,名字来自瓦格纳的歌剧人物),卖给了出版商。若非如此,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听到这首乐曲。

  音乐家瓦格纳创作了诸如《尼伯龙根指环》等多部大歌剧,对普通人而言,那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海拔,而不足20分钟的《齐格弗里德牧歌》却和善可亲,它已伴我一个冬天的晨跑了。想着一百多年前,柯西玛收到这份生日礼物时的激动,我的心跟着暖烘烘的。音乐真是极度魔幻的东西,它令人心软如此,爱情得永恒。(阿果)

编辑:郭丽娟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沙:总能牵去一抹蓝色乡愁

  • 优势栏目

    武汉图书馆播撒书香助抗疫(服务不打烊)

  • 优势栏目

    演戏100分的京城“最文艺”保安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