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东北师大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成立

2019-10-21 16:19:0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电 (记者张鹏禹)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手迹·文心——新文学作家手稿文献论坛”日前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陈子善、王锡荣、刘玉凯、张铁荣、高玉等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中青年手稿文献研究专家与会,围绕手稿文献收藏出版状况、新文学手稿学的理论建设、中国手稿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网络时代手稿研究的新问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学者认为,手稿是作品在发生学意义上的第一“祖本”,具有不可取代的文献价值,有助于我们还原理解作者生动的运思过程,其本身作为书法,又具有审美价值,是研究作家美学风格的重要参照。目前,手稿文献整理及手稿学研究渐成学术界的新热点和新增长点,应加快手稿学理论建设,明确手稿、抄稿、手迹等基本概念和名词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加强学者与博物馆、文学馆、纪念馆等手稿收藏单位的合作,破除手稿研究利用障碍;重视手稿收集、整理、辨伪工作,打击手稿造假;拓展手稿研究范围,关注电脑写作痕迹采集等新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与国外学术界的学术联动与交流机制。与会学者还围绕鲁迅、胡适、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巴金等新文学大家的手稿个案展开了讨论。

  论坛的一个特色环节是“手稿摩挲”。在手稿文献展室,张挂、陈列了茅盾、戈宝权、钱君匋、唐圭璋、楼适夷、陶光、路翎、穆旦、汪曾祺、蒋锡金等人的手稿以及作家王肯的几十册笔记本。手稿影本以及东北师大文学院手稿中心团队的部分成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兴趣。中心主任徐强教授表示,中心在朱自清、汪曾祺、陶光、成仿吾、舒新城、王乃誉、王肯等多位现代作家的文集编纂等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手稿研究经验,“希望通过中心和论坛密切与学界同仁的学术联系,催生一批专题研究成果”。

  据悉,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是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之后国内第二家同类机构,旨在依托平台开展手稿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项目。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荟萃近60幅代表作 香港举办“张大千精品展”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香港苏富比主办、台北羲之堂协办的“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将于10月12日至11月9日在香港举行。

  • 8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闽谒祖进香

    10月10日,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福建省漳州市的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图为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网红工匠的另类成名史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