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木偶戏:寻找少年力量不让古老艺术失传-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山西孝义木偶戏:寻找少年力量不让古老艺术失传

2019-10-18 17:54:47 中国新闻网

  “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下才能真正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孩子们喜欢就不怕后继无人。”山西省吕梁市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团长、孝义木偶戏传承人刘亚星如是说。 吴琼 摄

  中新网吕梁10月18日电 题:山西孝义木偶戏:寻找少年力量不让古老艺术失传

  作者 吴琼

  “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只要孩子们了解并喜欢木偶戏就不怕后继无人。”山西省吕梁市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团长、孝义木偶戏传承人刘亚星如是说。

  据记载,孝义木偶戏于宋代时期传入,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由三根棍杖配合完成表演,故称之为杖头木偶。木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具有浓厚的北方特色。以前娱乐项目比较少,白天上演木偶戏,晚上上演皮影戏,民间就有“白昼木偶作怪,夜晚牛皮成精”的说法。

  现在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送戏下乡等涉及多个领域的活动,与大家互动。 吴琼 摄

  1954年,孝义皮影木偶剧团成立,60年来,剧团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从成立之初的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皮影戏《收五毒》等,到现代根据“孝、义”二字创作的大型神话木偶剧《义虎千秋》,这些经典剧目一直传承至今。”刘亚星介绍,如今新创的剧目主要是结合时代主题、红色题材等,再对舞蹈等方面加以改编,比如以刘胡兰为原型创作的剧目等,赋予木偶戏新的活力。

  作为孝义木偶戏的第六代传承人,刘亚星告诉记者,从儿时起他就观看家人和剧团的老师傅表演木偶戏,受环境熏陶,他开始学习并喜欢上木偶戏。

  “现在,孝义木偶戏最年轻的传承人都是80后,缺乏后备人才。”刘亚星讲述,木偶戏演员多为科班出身,比如学过戏曲、舞蹈等,这些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不愿意重新学习一门新艺术,导致后续人才匮乏。

  摆放整齐的杖头木偶。 吴琼 摄

  谈及木偶戏的训练,刘亚星说,学习木偶戏很辛苦,难度较大。首先,要从练习举功起步,从3分钟、10分钟、半小时,直到能持续且稳当地举1小时木偶,然后再练习分解动作,一般培养一位成熟的木偶戏演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我刚开始学习木偶戏时,每天练举功觉得很枯燥,当时想过放弃,但是看到老前辈们在舞台上表演,观众掌声不断的场景,我就坚信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舞台上表演,慢慢地想法就改变了”。

  2006年,孝义木偶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年间,孝义木偶戏仅流传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后经当地政府支持,近年逐渐走出山西,奔赴苏州、台湾等中国各地及海外演出。

  “在国外演出孝义木偶戏时,反响比较强烈,当时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并得到认可,我感到很自豪。”刘亚星感慨,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他们看到演员将没有表情、呆板的木偶,通过表演,木偶变得灵动“活”了起来,他们感到很神奇,演出结束后,他们还排队要签名并与木偶戏演员合照。

  目前,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可以表演《三调芭蕉扇》《义虎千秋》等4项大戏和20余个折子戏。刘亚星介绍,很多老艺术家们已经退休,年轻人员不足,而大戏一般需要30余位演员,如果带乐队的话人数还会翻倍,所以大戏比较少。

  谈及传承,刘亚星说,现在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送戏下乡等涉及多个领域的活动,与大家互动,开设非遗课程实践基地的研学班,寻找一些对木偶戏感兴趣或有天赋的孩子,进行定向培养,他希望后继有人才,年轻人能将孝义木偶戏传承下去,不让古老艺术失传。

编辑:高爽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荟萃近60幅代表作 香港举办“张大千精品展”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香港苏富比主办、台北羲之堂协办的“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将于10月12日至11月9日在香港举行。

  • 8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闽谒祖进香

    10月10日,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福建省漳州市的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图为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 优势栏目

    明长城广武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