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汉德克: 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还有《庄子》-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彼得·汉德克: 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还有《庄子》

2019-10-11 15:27:24 钱江晚报

  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戏剧圈瞬间沸腾。

  “死忠粉”史航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晒了签赠本和合影。

  在文坛驰骋半个世纪,汉德克早已大奖压身,如霍普特曼文学奖(1967年)、席勒奖(1972年)、毕希纳文学奖(1973年)、托马斯·曼奖(2008年),以及2009年的卡夫卡奖。

  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很多人知道汉德克,是因为他在中国的两位“粉头”:孟京辉和史航。

  他的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对很多中国戏剧创作者影响很大。孟京辉的先锋经典剧目《我爱XXX》,就是致敬汉德克那部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戏剧《骂观众》。老孟也早就预测过,自己的偶像“应该得个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骂观众》被戏剧人视作经典,3年前来过乌镇戏剧节

  彼得·汉德克:

  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还有《庄子》

  在乌镇戏剧节对话孟京辉

  2016年,第四届乌镇戏剧节的第六天,彼得·汉德克这位当代德语界最重要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来到乌镇,与孟京辉、史航和现场观众进行了一场“小镇对话”。

  汉德克的《骂观众》对于戏剧人来说,太经典了。放在观众前的动词,居然不是“迎合”或是“满足”,而是骂。当然,汉德克的“骂”,并不是指责和侮辱,而是对观众认知和预期的颠覆。

  2008年2月,孟京辉一个人在美国看了彼得·汉德克的戏剧《骂观众》。他和28个观众坐在台下,从头到尾就在被14个演员骂。他撑到了最后,所有观众都走了,他就不走。最后,导演出来说,你赢了你赢了!

  “我估计演员们该崩溃了,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疯子。但我很想当面问问汉德克先生,如果这样疯的观众多一点,他会不会很高兴?”孟京辉说。

  彼得·汉德克的剧作第一次在中国授权改编,是2009年的《自我控诉》,中文版在北京演出,导演是中国同样先锋的青年导演王翀。

  跟《骂观众》很像,在戏中,演员从开头到结尾无休止地控诉,对观众形成一个语言的暴力场。王翀那时候说过:“虽然对观众是一种挑战,但我相信买票来看我的戏的人,是希望看到它和主流戏剧截然不同的质感。”

  他喜欢老子、庄子还有老舍

  昨晚宣布彼得·汉德克得奖之后,网上就出现了一个“骂前任”的梗,他骂的,是那年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这个梗其实也发生在那年乌镇。当时,现场有观众问:“诺奖”很久没给戏剧家了,请您评价一下诺奖评委的审美倾向和颁给鲍勃·迪伦的做法。

  “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呢?它依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很遗憾的是,它没有把阅读,文学的阅读看得很重要,放入考虑。我是一个写作者,在写作时最快乐。但现在的诺奖越来越少单纯考虑写作本身,而是更考虑其他。这是一个不好的倾向,但却是世界的趋势。文学其实就是阅读,大家却越来越不重视,这是一个错误的现代性。”

  那年,参加完乌镇戏剧节后,74岁的彼得·汉德克又来到北京,他和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作家邱华栋有一场交流——

  文学不应该用石头直接堆积起来,也不是雕刻出来,所以不是固体的,而更多应该是水,是空气。我特别喜欢读《老子》这本书,还有庄子,所以我对里面关于水的论述是很有感触的。

  汉德克不只喜欢中国的《老子》、庄子,还提到了老舍——

  我觉得老舍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好,就像一个编年史的作家,就像是一个史学家那样精确,他在描写一个个体的编年史,而且在这点上读他的作品真的是很好。我自己也曾经希望过成为这样一个编年史的作家,但是也许因为我个人身上主观的色彩太强了,但是在这点上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害羞的。(马黎 孙雯)

编辑:张舒雯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8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闽谒祖进香

    10月10日,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福建省漳州市的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图为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当日,四川省“我们的节日·重阳”示范活动在德阳启幕,诗朗诵、太极拳表演、插茱萸、登山等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 优势栏目

    明长城广武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