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禄庄:建筑与家族的传奇-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嘉禄庄:建筑与家族的传奇

2019-07-19 10:31:35 中国文化报

  雨雾中的嘉禄庄,有一种洗尽铅华之后的静穆素朴之美。

  远的山林、近的田野,绿色尽情铺展,在这巨毯一般的绿中,方形构造、青黑色的大型古庄寨——嘉禄庄静卧其间,高大的寨墙环绕层层递进的黑瓦楼阁,宛如宫殿,颇为壮观气派。细雨中,大片的绿、古旧的青瓦重脊,映衬着庄寨前的风水池以及远处水光潋滟的田畴,构成一幅静雅的山乡图景。

  嘉禄庄已经一百六十七岁了,这幅图景也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当一座庄寨收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与记忆,容纳了一个家族几十代人的兴衰与变迁,便如一位老者那般静穆素朴了。静穆是那种见证了沧海桑田、时光流逝之后的平静肃穆,素朴是那种历经荣耀岁月、复归本真之后的素朴无华。

  这里是福建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同安村,崇山峻岭中一处难得的开阔平地,嘉禄庄依山而卧,面朝田野。我们到达时,五月的雨水正落个不停。

  安静沉默了百余年的永泰庄寨,近几年声名鹊起,成为许多都市人的热门之旅。久居都市的人们,忽然见到藏之深闺的庄寨,撩开神秘面纱,有如发现新大陆的惊叹骤然四起:还有如此宏大古老的民间古建!居然保存得如此完整,庄寨与自然那么和谐、那么美。

  永泰庄寨满足了人们崇尚乡土的怀旧之风,让人们过去的乡村记忆瞬间复活起来;也满足了人们充满好奇的探秘之风:为什么建这么大的一座庄寨?古庄寨的家族经历了哪些传奇?何以能完整保存至今?每一个疑问都吸引着人们探究的脚步。

  永泰庄寨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历史上数量超过两千座,眼下保存较好的有一百五十二座。我们造访的同安镇保存完好的庄寨有二十一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座:仁和庄、爱荆庄、嘉禄庄和九斗庄。为了抵御匪患兵灾和满足居住需求,永泰山民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庄寨。

  永泰的庄寨无不在讲述一座座建筑传奇,嘉禄庄也不例外。我领略过闽西土楼的坚固防御,也感受过三明土堡的礼仪教化,与闽西土楼重在“防”和三明土堡重在“住”稍有不同的是,永泰庄寨平衡了“防”与“住”的双重功能,既重“防”也重“住”,于是就有了“庄寨”这一名称。专家说:“庄寨,内为庄,外为寨;文为庄,武为寨;自己叫庄,外人叫寨。”也就是说,从里头看是庄园,从外面看是寨堡;庄内体现为生活性,传达文化礼仪,寨外体现为防御性,展示军事威慑,这些庄寨多以“某某庄”命名,但外人还是习惯称之为寨。

  嘉禄庄体量巨大,方正形制,南北长六十七米,东西宽六十米,建筑面积四千零二十平方米,加上寨前的风水池等,整个占地面积四千四百一十平方米,相当于十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由一圈坚固高大的寨墙和传统中庭护厝式建筑构成,方正对称,外封闭内开放,规整而大气。

  走近嘉禄庄,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壮观的寨墙和精巧的半月形寨门。寨墙基座用黄褐色块石垒砌,有的块石重达三百多斤,石墙高四点五米,上又添筑高二点五米坚硬土墙,计高七米,寨墙之上为人字脊瓦檐,寨墙块石交错,厚度三米左右,坚固壮观。

  与坚固壮观的寨墙相比,半月形的寨门便显得轻巧秀气。寨门不大,便于防守,用精选细雕的块石垒砌,双重门板,门板用酸丝木制作,厚达三十厘米,硬度高,火不易烧坏。门楣之上悬挂着书法家书写的“嘉禄庄”俊朗大字的牌匾。

  穿过厚厚庄门,进入庄内,左转前行不远便有楼梯,通往二楼沿寨墙边修筑了跑马道。跑马道宽约两米,绕庄一周二百六十米,名曰跑马道,并不跑马,用于人员观察巡逻和军事抵抗。庄门拱顶有观察和防御口孔,右边筑有一个炮楼,寨墙四周布有许多毛竹筒枪哨眼,每隔五米相向交叉,抵御匪盗袭击,不留任何死角。至此,嘉禄庄的防御工事借助寨墙得以完成。

1 2 共2页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市民夜生活

    7月16日晚,市民从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旁走过。近日,为进一步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利民举措。7

  • 西藏扎什伦布寺僧人辩经答辩

    7月13日,扎什伦布寺僧人辩经。11日至13日,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僧人《因明学》显宗教法立宗答辩。

  • 云南:壮乡花伞传承百年技艺

    云南壮族水竹花伞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一带,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花伞选用当地优质水竹为原材料,伞架轻盈强韧,伞面油光水滑,内饰编织七彩纷呈。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献礼新中国70周年 全国书画大赛作品评选结果出炉

  • 优势栏目

    2019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古滇名城欢乐周启动

  • 优势栏目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