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

2019-06-24 14:45:46 文汇报

  一个间谍,竟造就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条疲秦大计,却终成强秦之策!郑国渠,满载故事,裹挟两千多年的历史云烟,在作家白描的笔下,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描说:“郑国渠犹如大地之乳,它源自久远的中华农业文明的最初曙光,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哺育了一方土地上丰硕的物质果实和精神果实。通过由它衍生的诸多‘毛细血管’,由微观而宏观,可藉以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

  这是一部很难依照现行文本范式来框定的作品,它与许多模式化的写作有极大不同。比如《开篇》和《秋雨梧桐》章节,就运用散文笔法,语言流畅隽永,层次清晰明朗,“我”主动介入,无疑是作者白描用心用情地带领读者自由穿梭于历史时空,在洋洋洒洒40万言中时进时出。

  叙述因历史的伟大而彰显

  “我住谷口渠之头,君住池阳渠之尾,云蒸波撼氤氲梦,共饮一溪水。谷口人 阎纲。”谷口乃郑国渠之首。读罢《天下第一渠》,87岁的陕籍旅京知名评论家阎纲当即给白描发来贺信。阎纲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传记文学可以知兴亡、辨真伪,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定位上,其地位是很高的。《天下第一渠》是上乘之作,我向白描表示热烈的祝贺!”

  白描,作家,1952年生于陕西泾阳,曾任陕西作协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泾阳是个好地方,泾渠浇灌,地里能长好庄稼;笔架山辉耀,人里能出文魁泰斗,于右任、吴宓都是,李若冰、雷抒雁、白描也都是当代大家。老友白描写出《天下第一渠》,大气磅礴,雄浑厚重,又善于举重若轻,纵横捭阖,从容有致。《天下第一渠》是中国纪实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著名作家贾平凹读罢《天下第一渠》,在该书首发式时发来贺信。

  著名评论家李炳银评价:“白描在写作中既注入了浓郁的乡情元素,但视角开阔和举重若轻的表达情形,使其有了不受创作程式拘囿的自由表达特点。相关的人事内容,信手拈来;相关的知识,灵活牵扯,均不嫌生硬堆砌,从而使作品有强盛丰厚的大器品格。像郑国的才能与目的转变,李仪祉对民生向好改变的生命投入等等,作者自己的人生记忆等,都在追踪与述写中灵动呈现,故洋洋40万言,不觉冗长。叙述因历史的伟大而彰显,历史的对象因文学的叙述而生动!”

  “凭着对历史的尊重,对读者的负责,也凭着作家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白描忠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发生在秦、韩两国间那场交织着杀伐和阴谋的生死决斗。他完全可以在封面写上:‘我不曾戏说,也无所讳言。’”作家、陕西省杂文学会原副会长冯日乾接受采访时说。

  用情用心用笔感受历史给这块土地的馈赠

  “一条大渠,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加速了首个中央统一集权的中华帝国的诞生。它身后历朝历代都在续写新的篇章,绵延两千多年而长流不断。它满载故事,孕育了农耕文化的一方标本。这方土地上人们的命运、生活、观念、习俗等方方面面,均与大渠息息相关。这是一条值得认真解读的大渠。”白描说,郑国渠是世界独有、中国唯一的由间谍倡建且以间谍姓名命名的水利工程;引泾入洛三百里,横绝冶峪河、清峪河、石川河,是中国古代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渠道最长,第一个跨流域引水的伟大水利工程;郑国渠是泾阳的骄傲、咸阳的骄傲、陕西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白描说,自己的生命与这条大渠融汇在一起:17岁那年,他送转场的蜂箱时,曾造访过60里外的大渠源头——泾惠渠。在大渠里,他学会了凫水(游泳)。上初中高中,他都沿着大渠走到学校。与白描感情最深的“鹞子”(狗),就是在渠边杨树那儿死的。那年冬夜,16岁的白描在冬灌浇地时守着渠水,望着远处马车上那团红红火光,听着赶车人吼着《斩单童》秦腔……回忆中的种种过往都与大渠相关。

  1973年,白描离开家乡去读大学。父亲拉着架子车载着行李,送他到永乐店火车站。临别时,父亲说了一句话:“你要常回来!”白描说:“父亲知道我要吃‘公家粮’了,怕我忘了自家的老根。”

  “从那时到现在,46年过去了,我没有忘记父亲的叮咛。人这一生,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对家乡的感情,像血一样涌动在心里和血管里,像胎记一样长在身上,像烙印一样体现在行为举止上,改不掉,也掩饰不了。”即使在西安上学、工作,后来在北京,虽然离大渠越来越远,但“对故乡的爱和眷恋,经常通过它流进我的梦中。”白描深情地说。

  “今天我又回来了。这次是专为郑国渠。”白描历时两年多,从甘肃、宁夏开始追根溯源,七上郑国渠首和张家山,实地踏勘,劳顿和辛苦,荆棘和险峻,行程千里,采访了200多位有关人士,查阅数百册史志文献,数易其稿,创作了这部40万字的纪实作品《天下第一渠》。

  用情用心用笔感受历史给这块土地的馈赠,是他对家乡的致敬、回报,更是远方游子的一份深情寄托。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河北景县:铜胎画珐琅助农增收

    6月18日,景县龙华镇铜胎画珐琅手工艺人在修整铜胎胎形。 近年来,河北景县坚持传承当地传统铜胎画珐琅技艺。6月18日,景县龙华镇铜胎画珐琅手工艺人在修整铜胎胎形。

  • 广西瑶乡2019人同时打油茶 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6月15日,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小镇, 2019位瑶族民众在30分钟内完成同时打油茶,同时出锅,创造了“最多人同时一起打油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马来西亚学生用马来语演出《三国演义》舞台剧

    6月1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小学生用马来语演绎《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场景。 马来西亚小学生15日在首都吉隆坡以舞台剧的形式,用马来语演绎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甘肃古浪青年教师剪纸二十载 “刻剪”本土文化推介家乡

  • 优势栏目

    2019“造梦·鸟巢”大型视听光影秀亮相

  • 优势栏目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