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味道-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徽州味道

2019-02-22 10:57:32 文汇报

  ■胡竹峰

  徽菜是古徽州的特色,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明清之际,徽商崛起,徽菜也随之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

  徽菜的烹饪重油重色重火候,皖南一带,山区较多,因地制宜,当地人常采用山上的野味和一些稀有的菌菇等食材为主,味道十分鲜美。由于山区的居民常年饮用山里的泉水,矿物质含量比较多,对人体油脂的消耗比较大,口味偏油也就可以理解了。同时徽菜烧菜比较多,常常要炖,所以又重火候。

  说起徽菜,臭鳜鱼是著名的代表。

  臭鳜鱼的好就好在一个臭字上,好比长沙的臭豆腐。长沙火宫殿墙上曾出现过这样的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味觉太具私密性。有人嗜甜如命,有人自找苦吃,有人炒菜总要放一点辣,丝瓜汤里也飘着红辣椒。曹植给杨德祖写信说:“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逐臭之夫见过不少,满大街找臭豆腐吃。我口味清淡,不要说苦臭之味,辣过了头甜过了头,也招架不住。

  有一年在黄山,晚饭时,酒过三巡之际上来一盘鱼,众人下箸如船桨齐发。我夹起一块,刚入嘴就吐掉了,对身边人牢骚,真不像话,坏臭了,还给我们吃。那人笑笑说,这是徽州名菜臭鳜鱼,吃的就是臭。闹笑话了。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之异香。

  后来,又吃过多次臭鳜鱼,异香一直没能吃出来,微臭挥之不去。好在如今终于体会出臭鳜鱼之妙。有一年,去了一趟徽州,连吃三五条臭鳜鱼,各有其臭各有其香,臭鳜鱼之妙即在于此。

  上品臭鳜鱼呈玉色,片鳞状的脉络清晰可见,肉质坚挺,筷子稍稍用力便如花瓣一样碎开了。吃到嘴里,柔软鲜美,腴而不腻,开始微臭,继而鲜、嫩、爽,余香满口。骨肉相连软塌塌的臭鳜鱼则为下品,食之无味。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梁实秋文章中写过,有客送来七八只带毛的熊掌,毫不犹豫送人了。有些饮食,吃的是传奇,与味道无关。

  徽菜里的臭鳜鱼是传奇。

  谈到鱼,肉也必不可少。

  老百姓的生活,鱼肉和美。

  徽州的猪肉好吃,人称刀板香。刀板香之名甚美,透过文字闻见刀板上食物的清香。刀板香的色泽更美,猪肉腌制后淡黄的质地里隐隐藏着微红、朱砂、橙黄的肌理。南瓜色肉皮、黄玉般的肥肉和紫红的瘦肉相连。透过筷尖,能看到肉质细腻的密纹,上好的五花肉,一块块小方寸斜放着叠在一起,不粘不连,干干净净。

  刀板香味道在不咸不淡之间,不油腻,还有股新鲜劲,这是一份功力与手段。朋友说:“刀板香是普普通通的徽州土菜,但在那些缺油少荤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城里还是乡下,能受用它,哪怕是浅尝辄止,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样的情感我也有过。以前夏天吃晚饭,人们纷纷移桌子、搬板凳坐到稻床上,边吃饭,边乘凉,谁家碗头上有几块腊肉,很让人羡慕。

  小时候,我家饭桌上能看见一碗肉,不是来了客人就是逢年过节。每次家里有客,母亲就摸索着咸菜坛子,从里面掏出一块腊肉,厚重的木盖从瓦罐坛口挪动时发出木墩墩的声音,那声音不好听,却馋人。

  相对于我老家安庆,徽州人在饮食上似乎更精细些。同样是腊肉,徽州人做成刀板香,视觉和味觉上风趣多了。饭店里还将刀板香装在竹篮里,竹篮子编制得像小船一样,很有晚唐诗的意思。想想一桌子的人纤纤玉手托着轻舟,巧笑倩兮,飘然走来,食客静坐着,停箸不食。怀古?思味?忆事?总之心里会有些风雅前人的触动吧。

  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徽州人制一味刀板香,上面是肥瘦相间、层次分明的五花肉,下面是丝丝缕缕的笋干,竹肉同食,不瘦不俗,善莫大焉。

  干腊肉好久没见过了。记忆中它是蜡黄的,压在咸菜缸中,浑身被淡褐色的咸菜盖着,深居陶瓮,微现一角。

  徽州的刀板香固然令人垂涎,我在黄山脚下吃过一次粥,更堪称绝品。粥以薏米熬就,稀烂入了化境。微盐,进嘴清香,淡如春风之际,暖意上来了。暖意是炭火的温存。几段猪肚蜷缩碗底,素简以一抹膏腴画龙点睛。佐咸菜笋干,顿去经日行旅风尘。连吃四碗,草长莺飞,徽州的九月,江南的暮春。

  关于粥,《随园食单》如此定义: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此等说法,深得我意。

  熬粥,水量控制和谷米掌握上,需要讲究,火候也很关键。

  如今的徽州百姓,吃粥吃的是素淡的滋味。

  淘洗过的大米外加几颗大枣、半把绿豆、一勺薏米、若干红米,舀瓢凉水淹没它们。静静地在电饭锅旁等待,锅内渐渐变得滚烫,汤水慢慢呈现出暗红的黏稠。那些白米、红枣、绿豆融在一起,咕噜噜冒泡。拿本书,在一边守候,蒸腾的白气淡淡地弥漫着,粥的淡香在四周飘溢。

  吃粥的时候,就咸菜或就鸭蛋,很惬意,有世俗人间烟火之美。

  吃粥的时候,如果有一块旌德大饼就更好了。

  大饼,普通物什,旧小说中多为贩夫走卒之食。旌德大饼是珍品,人排队候食,油锅前翘首作馋状。

  手铲将大饼摊入平底锅,锅内有菜籽油,以文火慢煎。饼面至五成熟,翻过再煎,反复数次,两面火色均匀,即可出锅。出锅后,大饼一分为二,再切成四,馅不散。大饼颜色金黄可爱,买者多不可待,大口咬食,不及细嚼,竟有烫伤者。

  老妇所做大饼味最佳,盖因几十年工夫也。

  老妇做馅,老翁守锅。其饼馅层次分明,脆而香。

  那年春,入得旌德,食大饼一个,米粥两碗,咸菜半碟。饱腹问馅,答曰:香葱、猪肉、萝卜丝、笋衣、豆腐干、鸡蛋。

  据说旌德油煎大饼是1990年后移居旌德之外乡人所做。此前大饼不着一丝油星,慢慢炕熟,其味更绝。今近绝响矣。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草原号动车“闹元宵”

  • 优势栏目

    话剧《焦裕禄》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

  • 优势栏目

    贵州丹寨:文艺下乡迎新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