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池洗砚 也是在涤荡心中的杂质-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春池洗砚 也是在涤荡心中的杂质

2019-02-13 08:43:44 人民日报

  春池洗砚(金台随感)

  说到德行和风范,就觉得古人洗砚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同时也在洗心,洗去心中的杂质。

  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方砚台,磨砺品行心志,磨浓思想情愫;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池春水,洗涤出干干净净的人生。

  向一位篆刻名家求了一枚闲章:春池洗砚。朋友见了就问,此句何来?我说,与苏东坡有点关系。

  前不久在眉山三苏祠转悠,见苏东坡书房“快雨亭”外有一环形小水池,是苏轼清洗砚台的地方。因为池水呈乌黑色,当地老百姓叫墨池。水其实也是清的,因为地处僻静的角落,有修竹隐天蔽日,阳光照射不到,所以池水暗淡。想象着先生笔写下千古文章,墨染一泓池水的情景,“洗砚”二字便深刻脑海。

  但凡古代文化名人纪念地,大都有这样一个池子,以显文墨遗存。陶渊明做过官的安徽枞阳县城,就有他的洗墨池,四川江油市青莲镇,也有李白洗墨池。王羲之的墨池更气派更宽大,大概是要与书圣的身份相匹配。书圣还没成“圣”的时候,十分景仰东汉书法家张芝,其时张芝已经成圣了——草圣,王羲之就效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终成一代宗师。古时池子底部没有防渗层,池水或多或少会渗漏出去。如苏东坡洗砚池的水,就渗漏到了不远处的荷塘,在苏轼、苏辙兄弟双双考取进士的那一天,塘里突然盛开了许多并蒂莲,于是就有了“瑞莲兆科甲”的传说,荷花也就成了著名的“苏池瑞莲”。今天,即将中考高考的学生,也还会到池塘祭拜祈祷,以求沾染一点先贤灵光。

  朋友说,这是洗砚,那春池何解?我说,古人对春池情有独钟呢。白居易云:“春池岸古春流新”,韦应物云:“疏松映岚晚,春池含苔绿”,张籍云:“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春水微微荡漾,春风微微吹拂,春阳也释放出微微暖意,在这样的氛围里,曲身掬水洗砚应该是很惬意的事情,还可以看“洗砚鱼吞墨”,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看“红杏枝头春意闹”。更为喜人的是,虽然没有“风乍起”,但也可以人为地“搅动一池春水”,让墨色在池水里稀释,化开成浓淡相宜的线条、灵动飘逸的墨晕,有天然的水墨之趣、丹青之趣。墨香与花香混合,墨色与春色交融。如此好情景,岂不宠辱皆忘,夫复何求哉。

  洗砚,当然还要洗笔,洗去残存于笔头的墨汁,不要让墨给凝固了。这本是寻常之事,但有人却挖掘出不寻常的意蕴来。米芾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也是一清官廉吏。在出任江苏涟水县知县时,再三叮嘱下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一次,米芾发现自己的毛笔沾有公家的墨汁,便令人把砚台、毛笔洗干净后方可带离县衙。米芾作为书法大家,自然知道用后该把砚台和笔清洗干净,这是必修之日课,是对文房四宝的珍爱,对文化的敬畏,与清廉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这或许是后人演绎出来的故事。

  早年读过一篇古文《墨池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者曾巩所作。曾巩于庆历八年秋专程到临川凭吊仰慕已久的王羲之。地方官员慕其名,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他就根据王羲之轶事,遵命写下这篇名作。然而,曾巩并没有“记”墨池,而是借机论述学问之道和为人之道。其中一句话对我影响至深:“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会受到后人尊重,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其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说到德行和风范,就觉得古人洗砚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同时也在洗心,洗去心中的杂质。

  今天,除了搞书法和画国画的人,一般都不用毛笔,即使要用,也很少自己磨墨,买一瓶墨汁就可以了。砚台被束之高阁,成观赏品收藏品了。墨香也随之散去,散去的或许还有文明传统,文人情怀和高韵雅致。我想,在全民收藏热度不减的当下,是不是可以收藏一方砚台呢?收藏一点盎然古意,也收藏磨墨和洗砚带给人的格调与精神。

  是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方砚台,磨砺品行心志,磨浓思想情愫;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池春水,洗涤出干干净净的人生。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贵州丹寨:文艺下乡迎新春

  • 优势栏目

    临沂第二届全市职工迎新春文艺晚会举行

  • 优势栏目

    全总文工团为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提供艺术指导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