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腊月门,到处是年味儿-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进了腊月门,到处是年味儿

2019-01-18 09:28:57 中国文化报

  ◀王文达在刻版

  ▲年轻的传人在“画门子”

  ▶年轻的传人在勾线

本报记者 杜洁芳 文/图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到处是年味。”年味是什么?有人说,年味体现在忙忙碌碌的扫尘、置办年货等年前准备中,还有人说,年味流淌于贴春联、挂年画、放爆竹等一个个细节里。如今,社会环境变迁,生活节奏加快,过年习俗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过去过年必备的祈福物件,年画在岁月更迭中发生了哪些变化?1月初,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承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活动采风团走进天津杨柳青画社,倾听传承人讲述年画制作技艺的传承故事。

  ● 刻版画面中的一老一少

  冬日的午后,记者跟随采风团走进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三合里,一条窄巷子的尽头便是天津杨柳青画社。因为年画工艺流程主要分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所以画社按照不同的工序划分了不同的生产部门。

  在刻版车间,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杨柳青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几平方米的屋子里临窗并排摆着两张桌子,坐着一老一少师徒二人。头发全白、身着蓝布衣裳的老人便是王文达,虽有来客,他却毫不分心,手持刻刀,仔细雕琢,刚劲有力。旁边是他的“90后”徒弟郗旺,也是画社最年轻的传人,跟着师傅学艺已经4年。

  按照王文达3年即可出师的标准,郗旺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可是技术的成熟和稳定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出师了,不意味着没有困难。”郗旺说,他喜欢和师傅呆在一起,日益精进自己的手法。

  以刀代笔、在木头上刻画,最难掌握的是什么?“刀法不复杂,这是个慢功夫,只要肯踏踏实实坐下来每天练,刻多了,就会得心应手。”王文达说,他的学艺之路也是这么走过来的,16岁学艺,4年出师;出师后也没离开过师傅,一边干一边学,不明白的地方就问,直到师傅退休。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徒弟踏踏实实把这门手艺学到手、练到精。

  郗旺说,刻版看着简单,拿起刀却不是那么回事,刚开始要先学刻线条,曲线状、螺旋状、井字型等。“拿刀的时候特别怕刻到手,掌握力道很重要。手太轻,刻线太软;手太重,刀会折。”

  经过一次次的练习,郗旺可以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了。王文达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说,如今招个踏实学艺的徒弟不容易,希望徒弟可以人如其名,给这门手艺带来希望。

  ● 不走味、不跑偏,继承传统技法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版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半印半画”是天津杨柳青年画制作方法的一大特色,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与工艺性。

  在天津杨柳青画社,记者走访了每一道工序的制作车间,勾线、刻版、套印、彩绘、装裱,都按照传统制作方法按部就班。“传统技法不能丢,不走味、不跑偏,是我们要一直坚持传承下去的。”天津杨柳青画社有关负责人孔青说。

  在彩绘部工作了10多年的牛亚萍从踏进画社起就与“画门子”朝夕相处,一扇扇门上张贴的年画,都需要手工进行彩绘。和牛亚萍同一批进入画社的郭津伟,是装裱部门的员工,他说,每道工艺都有不同的手法,能将一个工艺熟练掌握已经很不易。

  为了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天津杨柳青画社积极从美术院校招收毕业生,如今已形成一支稳定、年轻的传人队伍。“目前,整个画社以年轻人居多,‘80后’是主力,工作都在10年以上,技艺日臻成熟。”孔青说。

  “讲传统,并不是守旧,要创新,才有出路。”谈到年画未来的发展,王文达语气坚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从年节必备品中淡出的年画,如今重被当做新春礼品互相赠送。为了鼓励年轻人创新,杨柳青画社挑选出几名传统技艺扎实又喜欢琢磨新事物的传人,在空余时间创作一些新年画。这些年,由他们创作的娃娃年画系列、生肖年画系列、名著系列不仅赢得了市场认可,也丰富了年画创作题材,使其呈现出新的活力。

  张凯是彩绘部员工,也是新年画的创作者之一,他对年画传承创新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创新与传统不矛盾,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二者平衡,比如杨柳青年画有几大主题,创作时不能脱离彰显年画特征的符号,而是要对其进行提升,使它们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

  记者手记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都说年味变淡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解释。事实上,当人们开始感慨年味淡去,其实是在回味过去岁月中对年的记忆。这些回忆越遥远,便越厚重。在老一辈眼中,年画的存在便是如此,它或许不仅是年节的点缀,更是一段岁月的记载、一种文化的传承。

  与其他年画相比,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幸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杨柳青年画是最早被抢救的民间艺术之一,数以千计的老版、旧样在与时间竞争的抢救性保护中得以幸存,同时也躲过了十年“文革”浩劫。新时期,杨柳青年画在坚持传统手绘技艺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精致的风格,在现代审美中寻到一席之地。

  然而,传统与创新始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正如王文达所说,年画在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不同的印迹。所以,年画如何推陈出新并没有定数,最重要的是要和老百姓的心相连才会有生命力。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临沂第二届全市职工迎新春文艺晚会举行

  • 优势栏目

    全总文工团为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提供艺术指导

  • 优势栏目

    重庆:古城焕发戏剧之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