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再现87年前海岛风物-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再现87年前海岛风物

2018-12-19 13:51:39 中国新闻网

  图为展出的海南少数民族服饰。 洪坚鹏 摄

  中新网海口12月19日电 (记者 洪坚鹏)猿臂骨筷、藤编花木制油灯架、芭蕉茎皮拖鞋……一件件难得一见的民族文物和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在正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的《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展览上,向人们再现了87年前的海南岛风物。

  图为观众观看展览。 洪坚鹏 摄

  此次展览通过“讲故事”的手法,通过“史图博其人”、“史图博其事”、“未了的故事”等三个单元,展出了146件文物和200多张黑白老照片。展览从海南岛少数民族生活、服饰、劳作、信仰等诸多方面予以展开,采用纪实手法, 在还原当年海南岛原住民的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同时,又采用今夕对比的视角,见证民族的融合变迁。

  据介绍,史图博是德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1885年-1961年),1924年春应邀到同济大学任教,直至1951年才返回德国。1931年和1932年,史图博先后两次进入海南岛腹地,进行详细的民族学调查,经过科学整理,在1937年出版了《海南岛的黎族一一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一书,这是一部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新学科、新方法研究黎族的专著。

  图为展出的黎族芭蕉茎皮拖鞋。 洪坚鹏 摄

  在研究海南少数民族的同时,史图博还征集了一大批海南民族文物。据统计,史图博两次海南岛考察共收集到海南少数民族文物共349件,以黎族服饰居多,还包括生产及生活用具。目前,这批文物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等文博单位。

  据海南省博物馆介绍,不少人沿着上世纪30年代史图博的足迹,重走史图博之路,启封当年的历史;也有很多人循着各大博物馆寻找当年史图博所征文物,求证民族变迁。2017年6月,海南省博物馆策划组织了“重走史图博之路”,后又相继在南京和北京找到史图博当年征集的文物及所拍摄的黑白影像,集中于海南展出,找回属于海南岛的“独家记忆”。

  记者在展厅看到,展出的海南黎族苗族的服饰、生产生活用具分门别类展陈,麻衣、织锦、木刀、腰织机等物在现今的海南岛仍有保存或沿用,但猿臂骨筷、藤编花木制油灯架、黎族记事竹契等难得一见。

  “猿臂骨筷是过去用长臂猿的骨头制成,黎族民众用来试毒、防毒。因为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他们过去刻竹记事,形成了‘黎族记事竹契’。木制灯架较为多见,但是利用藤编制的灯架十分罕见。”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辉山告诉记者,猿臂骨筷等民族文物在海南极为罕见,印证了史图博所收藏文物的珍贵。

  图为藤编花木制油灯架(中)。 洪坚鹏 摄

  王辉山说,通过史图博收藏的黎族服饰可以看出,近百年来,黎族服饰样式、图案等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一直遵循着传统样式与工艺。

  王辉山介绍,目前海南省博物馆正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进行磋商,希望明年在京展示史图博所收藏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海南少数民族文化。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周慧敏佛山再唱经典

    周慧敏演唱会近日在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浪漫举行。本次巡演是周慧敏时隔7年之后再次举办大型个唱...

  • 福建咏春拳马耳他受追捧

    近日,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借助部省合作资源,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

  • 崭新的气象

    40年革故鼎新,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也书写出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总决赛举行

  • 优势栏目

    百位外国摄影师定格北京20载变化

  • 优势栏目

    别了,“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