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开幕 回望真挚的青春心声-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开幕 回望真挚的青春心声

2018-12-06 14:23: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记者 陈静)“青春心声: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学部图书局石印本《诗经古谱》,小薄膜唱片——《教我如何不想她》,收入《毕业歌》的黑胶密纹唱片——《冼星海、聂耳作品选(一)、(二)》,磁带《校园民谣》合辑三辑,北大原创音乐20年纪念唱片……众多怀旧物件令观众睹物回忆起青葱的校园年华。

  从清末学堂乐歌的启蒙,到不同年代学生歌谣的发展,校园民谣的每一次形象转身,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和与之互文的时代主题。据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启中华民族连绵不绝、悠久而丰盈的民谣世界。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与兴起,校园民谣激荡其中,于不同年代吟唱出一代代学子最真挚、最动人的青春心声。

  鸦片战争以后,从教会学校到新式学堂,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开始兴起,在唱歌课上学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此后,随着官方及私立新式学堂的设立和普通音乐教育的兴起,学堂乐歌成为了20世纪初一股新的音乐社会现象和时代潮流。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后,学堂乐歌也逐渐从教会学校走入更多国民课堂,并在一批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有识之士的自觉努力下,形成了一股新的音乐潮流。

  另一方面,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兴办的教会学堂引入西方文明,开设音乐课程,课余组建歌咏团。一种新的音乐形态从学校中生长出来:借用西方音乐的形式和方法填写国文歌词,通过合唱表达本土文化和情感。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校园民谣”也经历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与校园文化生活辉煌的一幕。上世纪80年代末,用吉他弹唱民谣成为了大学里重要的社交活动,写歌也成为了一种记录青春的方式,1990年代校园民谣迎来黄金时期。

  展览主办方表示,回顾历史,每当发生重大变革,总是先从校园里迸发出灿烂的歌谣文化,并带动了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提升。校园民谣最可贵的部分在于真实记录着每一代年轻人身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故事、正在体会的感受。用简单的伴奏吟唱如诗般的歌词,它的本真与纯粹,温柔与激昂,正是民谣这一形式本身自古的传承。

  据了解,本次展览力求以实物图文、音像播放、纪录片展映、专题论坛及现场演出等多种媒介互动形式,展现出不同时代中国校园民谣的声影景观、学子们的青春心声以及所反映的青年文化和社会精神的内涵变迁。

  据悉,展览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将举办《青春心声:校园民谣的时代回响》主题论坛,师生将共同回顾不同时代校园民谣的形式和主题,更深入地探讨校园民谣对于校园文化、青年文化的价值。(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河北张家口:义务传授草编技艺

  • 优势栏目

    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青海开展

  • 优势栏目

    让基层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