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灵魂的在场与离场——再说忻东旺-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一个艺术灵魂的在场与离场——再说忻东旺

2018-11-08 15:10:34 北京晚报

  《装修》200cm×250cm 2004年-2005年

  《白菜》60cm×50cm 2012年

  《退休劳模》80cm×65cm 2007年

  忻东旺(1963年-2014年)

  《诚城》 160cm×150cm 1995年

  《捆绑的牛仔服》 水彩 1991年

  《晌》 水彩 1992年

  2018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当代肖像油画家忻东旺做了一场学术研究的画展,题目是“一个天才的心相”。天才是葆有天真之人,天生就带有特别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手法,即便没有经过系统的学院派的专业学习也能轻松表达着他内心的世界。忻东旺在艺术道路的行进中便是这样简单纯净、饱含深情、执着于艺术本质的艺术家。尽管他已提早离场——2019年就是他去世5周年纪念,但是不得不承认,忻东旺的绘画作品乃至他的艺术探索精神并没有随着生命的消逝而弥散,反而愈远逾真,就像是一束光,给后学以激励。

  壹

  明亮温暖的《晌》 离开生养之地的回望

  忻东旺出生在河北康保县忻家坊村,他的绘画天赋很难说是遗传的因素,但是画画一直都是心中的一盏小油灯,让他时常能沉浸其中,课本、作业本的空白地儿便是他驰骋的天地。一向不喜欢农活的忻东旺从15岁起便升腾出强大的驱动力,他要走出这个生他养他的村子,而手中的笔是他坚定信念的唯一力量。他做过油漆工,去过煤矿,做过印刷厂设计员,也曾感受过城里人的嫌弃。在这次展览中,忻东旺的妻子张宏芳,以诗的语言回忆了他当年的那段岁月。

  《十七岁的夏天》

  那年那个十七岁的孩子独自在外谋生,画着自己从未见过的山河与名胜。

  乡亲们能许着秋后的收成让你描画炕上的围墙,那是几分善几分对美的憧憬几分苦难中依然保有的周全心。

  他们是渡你一程的舟子。

  37年后的7月,午后阳光烈焰,断井颓垣,我在这些景色里看见少年的你:孤独,羞涩,安静。若不是对于绘画无限热爱,我是难以相信什么能稳定住那个离家四十多天的那颗孩子的心。

  你心里有个外面的世界,你从小就向往。虽然草原那么辽阔,虽然严冬那么寒冷,你还是走出去了。你成了传说和传奇。

  历经几年的跌跌撞撞,1986年,忻东旺正式成为山西晋中师范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有幸分配至雁北幼儿师范学院做一名美术老师,从此,改变了他的农民身份,成为了城里人。

  在这期间,忻东旺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离开生养之地,反而对故乡有了距离上的审美。这个时期,他的绘画像诗,他把温暖的、光明的、和谐的、柔和的绘画语言给了故乡——那个年少时曾经一定要离开的地方。水彩画《晌》参加了“纪念5·23全国美展”,那种午后暖暖的色调都能让人闻到太阳的味道。忻东旺逐渐受到山西省油画届前辈的瞩目,破格调到山西师范大学做美术教师。

  这段时间,对于忻东旺来说既是幸运的,又是惶恐的。无法抹去的低学历让他在主流美术界中多少有些自卑,又恰恰是这种自卑不断让他有了自省的机会。事实是,一方面从未失去自省,一方面又不受美术学院教条式的教学所带来的创作上的局限,他的作品日渐成熟。1991年,他创作的油画《捆绑的牛仔服》似乎留下了他在各种碰撞下的不安以及在各种裹挟中力图冲破束缚的心路历程。1991年中国画《惊蛰》获“中国的四季美展”银奖,这让忻东旺渐渐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贰

  以农民工入画的《诚城》 从同情共感到生命观照

  1993年忻东旺到央美进修,他被公认为最用功的学生。如果说,之前的艺术感悟更多是来自大自然或者是民间美术对他的滋养,来到高校的学习,使他得到了当代艺术大家耳提面授的启迪与感化。忻东旺在历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之后逐渐完成了自我在绘画技巧、艺术精神、文化深度方面的救赎。这段安定平静的生活让他深研中国文化与来自西方画种的油画如何互融互渗。

  1995年,在大同的火车站,农民工进城之后迷茫、无措的形象直勾勾、硬邦邦地闯入忻东旺的视野,他创作出来了油画作品《诚城》。这幅作品让忻东旺的艺术创作找到了新方向,《诚城》参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并获银奖。作为评委的许江老师回忆说,是他在落选作品中再次将忻东旺的作品挑出,才有了这次的获奖。同年,忻东旺娶妻生子,完成了自己城里人的蜕变。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认为,“诚城”这个题目就是“诚心诚意做一个城里人”的意思。这个诚心诚意对于忻东旺来说,有着太多的感同身受。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而脆弱的群体,忻东旺没有鄙视,没有怜悯,也没有戏谑,更没有异化,他将农民工的恐惧不安转化成了他的关爱与沟通。我们看到这些肖像的身形有着秤砣一样的敦实质密,手脚粗壮内收,鼻根很正、鼻翼宽厚,但是肌肤干净,甚至透着劳动者闪着光亮雄强力量的一种美。尽管画面没有被逼视的紧迫感,但是因为刻画得细微入骨,却也是惊心动魄。忻东旺非常过瘾地阅读农民工脸上的艰辛和受伤后留下的疤痕,包括汗臭发出的那悠悠温馨。这些人物在他的笔下卸下逞强或卑微的面具,得到精神上的活化与重生。

  经过几年的潜修与磨练,2004年忻东旺的绘画再次让世人刮目相看,油画《早点》斩获全国美展油画组的金奖。此时忻东旺已经毫无遮挡地进入了中国绘画艺术学术界的视野,他也因此从地方师范院校先后被调到天津美院、清华美院,一跃成为受人瞩目的大学教授。

  时代的变迁让农民工这个群体也有了更多的表情,他们在城里各居其位、理所应当。忻东旺身份与视野的变化让他对农民工这个群体也有了更多的视角。这时的忻东旺将切身的生活体验转化成了场外生命的“观照”。我们在作品《消夏》看到的农民工的群像,已经隐约感受到忻东旺身居其外的赞叹、抚慰,甚至是会心一笑。作品《龙脉》中那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与上个世纪的农民形象已然不同,甚至有了自信与骄傲。

  2005年,忻东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村民列传”,为这个群体做了一次完整地呈现。同时期在上海的同名画展中,他居然把这些画中的主人公——家乡人请到现场作为剪彩嘉宾,他把这些农民看做是一群朋友在向世人介绍。

  

  内在灵魂的挖掘 每个人物画就像剧场中的角色

  如果为忻东旺每一时期关注的题材以及表达的作品做个线性分析,他的作品一再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化成绘画的养料,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表达出来。所以,他的绘画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异想天开,不是声嘶力竭,不是猥琐龌龊,更不是绘画技巧的炫耀。他笔下的农民工让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种种个性特征,甚至看到这个人物背后喜怒哀乐的人间故事。通过心觉的静观默照为人物所挖掘出的内在精神灵魂,可能让肖像本人都不敢直视,观者却能感受到一种血缘般的亲切感,并让我们联想到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契诃夫的套中人,以及杜甫诗中的卖炭翁等形象。

  2008年之后,忻东旺的创作的确更自由了,去用画笔关注更多迷离、焦灼的城中人。每一个人物画就像是剧场中某些角色,都在他的设计和掌控中。他借鉴了中国古代造像、壁画中常用的写意手法对肖像进行有意识地夸张,为的是凸显人物外在的表情与内在的灵魂。2010年以后,《古玩》、《世面》、《队伍》、《古风堂》、《迷离》等一批画便是采用丙烯颜料作画,祛除光影等气氛的渲染,在平涂中保有对象的固有色,整个画面简静,在娓娓道来中还透露着一点点的喜气,拉近了与人的亲近感。以往作品中凝结出来的那股子倔强在这批作品中松弛了下来。从艺术家心理层面来说,忻东旺完成了个人与生命的和解,从此便带着文化人的视野和使命进行创作了。

  忻东旺生来就是一颗中国心,只不过恰好碰到了油画这样一个创作媒介。年画、笔画、剪纸是他最早接触的艺术形式,后来对于汉代陶俑、佛教壁画的深研,使他更加深刻感受民间朴素的审美观以及匠心对美的表达方式。难得的是,忻东旺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不是敝帚自珍、固步自封甚至是机械地模仿抄录,他认为,艺术的传统价值就是在于对创造性的启发能量,而不是传统格局的本体。

  忻东旺将中国的美学精神融入到西方油画体内,产生基因式结合、气质上改变的艺术作品彻底摆脱了来自西方绘画界固有的逻辑,让中国油画有了中国的属性,拓宽了写实油画的一个疆域。如果说十年前,忻东旺的声音还有些微弱,但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忻东旺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精神显得越来越有价值。

  忻东旺不一定研究潮流,但他已经成为别人追随的潮流。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百位小学生“组团”递交国画作品

  • 优势栏目

    甲午海将 曾宗巩 被忽略的翻译大家

  • 优势栏目

    九套华服诠释斯嘉丽一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