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唱响乡村文化振兴之歌-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四川唱响乡村文化振兴之歌

2018-10-18 09:55:42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9月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部署,明确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对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给出了明确“画像”: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更加有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结合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四川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初见端倪,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非遗元素渗透到

  乡风文明建设中

  《规划》指出,乡村振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这在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四川省绵竹市年画村得到了印证。

  在乡风文明的内涵中,乡愁不可少,地域文化不可少,历史记忆不可少。在年画村处处可见色彩鲜艳、乡土气息浓郁的年画,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个载体。近日,记者走进年画村,仿佛走进了年画展览现场:大门、路牌、室内无处不是年画,或三国故事,或民间传说,栩栩如生。其中,两名童子拿着水果,站在一口大水缸前,背后立着一块刻有“信”字令牌的年画十分显眼。

  “这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年画之一。”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4年,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心入脑”,绵竹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局对年画村等沿线近1000平方米的墙体进行改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画画上农家院墙。倡议发出后,绵竹共有24家年画工坊响应号召,派出近50名年画艺人参与其中。

  将非遗元素渗透到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来,不仅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让群众接受和理解。“把核心价值观画在村民院坝的墙上,村民们进出都能看见,潜移默化中就有了教育意义。”该负责人透露,院墙上的年画还会随着新的政策方针更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绵竹市就结合地方特色,根据十九大报告内容,又设计绘制了50余幅年画,在当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乡村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充分发挥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加强乡村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利用,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注重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规划》对乡村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要求。

  尽管油菜花期已经结束,但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依旧人气不减。吸引游客来道明镇旅游的不仅是油菜花,还有一个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的新型村落——竹艺村。竹艺村从去年9月开始打造,通过引入资源和新设计理念,使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品牌,并成为成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之一。

  道明竹编,是竹艺村的优势和魅力所在。除了竹编博物馆,各项以竹编为核心的项目也正在不断推进。4月27日,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崇州落户,这是文化和旅游部支持设立的第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也是在四川设立的第一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的重点项目就是推动发展道明竹编。

  在竹艺村,长期以来靠编竹筐、花篮等低附加值产品而生存的工匠们不仅收入低微,也令这门手工艺的传承面临困境。为此,崇州市于2012年与中央美术学院对接,创建“学院+农户+基地”的产业运作模式,为推动传统产业走进现代生活做出积极探索。此次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崇州的设立,将充分发挥中央美院在艺术、设计、创新、学术以及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为传统工艺产品适应现代生活提供坚实基础,有效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种类。

  工作站的设立,也让工匠们看到了希望。道明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春梅就曾多次赴高校进修,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近年来,她的“丁知竹”品牌设计系列产品已被不少高档酒店、商场相中并订购。“道明竹编不缺手艺人,缺的是给予手艺人学习、提升的机会。工作站的成立,让我们不出门就能在传统技艺中植入更现代的设计,未来的产品也更有希望被更多人接受。”丁春梅表示,当竹编的附加值得以提升、市场得以扩大,工匠的收入也将水涨船高。

  传统文化要素

  提升乡村产业的含金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塑造一批具有浓郁特色的知名乡村文化品牌一直是四川的目标所在。《规划》所提出的“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依托区域优势,充分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农耕文明、自然生态、乡村风情等特有资源,深入挖掘和拓展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为了让社会重新认识乡村价值。

  今年3月,拥有7000多亩雷竹笋的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搭上“互联网+文化”的快车,如期举办一年一度的春笋艺术月。2200余名村民挖笋、挑笋,在各类“踏春”文化活动中忙得不亦乐乎。短短两年内,这个6.78平方公里的村落,依托“农创+文创”的发展思路,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拥有45个文创项目,100余名艺术家、设计师进驻的新农村。生活与产业融合成美学的发展理念,为推动全国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出了独特的“明月村”模式。

  作为曾经的市级贫困村,明月村无论做什么,都要充分考虑农民增收的问题。在明月村将历史民俗、文化风貌与文创项目实现有机融合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要素也正提升着当地产业的含金量,让老百姓渐渐富起来。

  84岁的张崇明从16岁开始在明月村制陶。“张碗厂”停产之前,他主要烧制土碗、土花盆、泡菜坛子等传统陶瓷产品,一个产品卖几元钱。“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启动后,明月窑开始以纯手工制作和天然矿物釉为特色,在传承唐代邛窑古风的基础上,开发出多样化的茶具、餐具等与现代人生活相关联的瓷器。于是,张崇明也顺势成了项目的“宝贝”,被邀请参与明月窑的研发和教学。

  “乡村文化振兴,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发现了我们忽视的遗产的价值,也通过艺术家的思维开阔了村民的发展思路。”明月村村长吴俊江说,村里发展文创,引发了在外村民和大学生的返乡热潮,他们或出租闲置院落,或成为文创项目员工,或自营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都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思维的变革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据统计,明月村2015年至2017年共引进项目41个,带动村民创业项目26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仅2017年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从“市级贫困村”到文创旅游收入8000多万元。明月村项目负责人陈奇透露,2018年明月村将实现3亿元投资,完成40个中心项目,待剧场、民宿、餐饮等设施齐全后,每年预计将会有30万游客,整个文创旅游的收入还会持续提升。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爱在重阳

    当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全国多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

  • 北京:社区敬老迎重阳

    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广通苑社区举办“重阳孝道,传承家风”活动,社区文艺团队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过集体生日,与他们一起共迎重阳佳节。

  • 健康义诊迎重阳

    固安县医疗志愿者在固安县一居民社区为居民提供爱心义诊。 当日,河北省固安县幸福志愿服务会组织医疗志愿者开展“志愿暖重阳 幸福爱牵手”社区健康义诊活动,迎接即将到来的重阳节。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纪张”系列演出火爆京城

  • 优势栏目

    “三国画家”陈荣 本周六教你画诸葛亮

  • 优势栏目

    敬老与乡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