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鸣九“学者散文”的魅力-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柳鸣九“学者散文”的魅力

2018-07-23 11:06:03 文汇报

  ■鲍广丽

  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柳鸣九先生不仅仅是一个组织家、出版者,而且身体力行,写了相当大量的学者散文,文笔如行云流水,富有真情实感。他的散文名篇被选入各种权威的当代散文精品文库,有的还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柳鸣九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写散文随笔,《巴黎散记》《巴黎名士印象记》与《米拉波桥下的流水》是他最初的三部作品集,讲述了他在巴黎时忙碌而富有成效的访问,既写有阿兰·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米歇尔·布托、埃韦尔·巴赞等著名作家,又记有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罗丹博物馆等人文名胜,同时讲述他个人的印象、感受、鉴评与思考;在散文的表现形式上,都力求蕴含着尽可能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个人真挚的感受与不失独特的文化识见。

  他在 2004年、2005年主编了一套“盗火者文丛”,共十卷,收集了梁宗岱、冯至、卞之琳、李健吾、萧乾、绿原以及他自己等十位外国文学著名学者的散文随笔,这是他与学者散文关系的开始。在这部文丛中,他的散文随笔集《山上山下》选载了他徜徉法兰西文化之 “奥林匹斯山”以及所经历的“人间烟火”的华彩篇章,行文中不时闪现的智慧灵光,体现出他的真知灼见。

  他有两部回忆性散文集,是从学术、文化与历史的视角,以学者的身份写大师们卓尔不凡的风范,体现名士风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之气。一部《“翰林院”内外》,记述了他与六位西学大师钱锺书、杨绛、朱光潜、李健吾、冯至、卞之琳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追忆了他求学时期与郭麟阁、吴达元、徐继增和严怪愚四位老师相处的时光,表达了他对前辈、师长的思念感恩之情。另一部《名士风流》,叙述和评价了令他所敬重的冯至、李健吾、朱光潜、卞之琳、钱锺书、杨绛、马寅初、何其芳、蔡仪、郭麟阁、吴达元、杨周翰、何西来等学养深厚、才大德高的文化名士。这本书获誉颇多,文章写得真挚、深情、客观、理性,将人文学者的精神状态,他们的知性、学养、见识、哲思、责任、智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君子之泽,润物无声》一文,洋洋洒洒四五万字,将钱先生的博闻强识、旁征博引、高贵的精神人格、纯粹的学者风范,都集中表现了出来,此文还获得“首届中国优秀中短篇传记文学一等奖”;更有名的是《蓝调卞之琳》,行文中流动着一股灵气,把卞之琳的个性、风格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卞之琳女儿说写的就是父亲原先的样子,把卞之琳复杂的存在状况、文化作为、精神状态以及言行方式都写出来了。

  柳鸣九是一个亲情主义者,家族观念很重,富有责任感,做人有担当,对父亲、儿子、孙女的感情特别深。他有一些写亲情的散文,朴素、真挚、深刻,也给读者留下了生动的印象。如《父亲儿子 孙女》这部作品,以平实感人之笔,讲述自己三位亲人的故事,将朴素的亲情之爱,落实于文字之中。《一个厨师的人生追求》一文可以和朱自清的《背影》相提并论——他的父亲柳世和,一位农民之子,学得厨艺,成为名厨,为了使家人不至于衣食无着,为了使三个儿子不至于失学,单枪匹马在香港做老年打工仔,经过多年辛劳,使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得以大学毕业,还培养出一位大学者……柳鸣九写小孙女的文章也颇为生动。他的小孙女EM‐MA,活泼可爱,充满灵气,喜爱阅读,成为当地图书馆读书广告中的“小才女”,爱她的爷爷亲切地称她为“小蛮女”,写下了《小蛮女记趣》《小蛮女记趣之二》等文章……还写到他的儿子柳涤非,16岁即离开家人,去美国求学,然后在大洋彼岸工作,结婚,生女,正值风华正茂之际,却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儿……这些散文,是他情不自禁地写出来的,或出于天伦之乐的感受,或出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或对非血统性的亲情关系的感受感悟。这部散文集的语言更显质朴与平实,但因为柳鸣九本人厚重的学养与独特的文化个性,自有一种脉络与肌理,流露出一种纯真的文气来。

  2007年,他开始着手编辑“本色文丛”,提倡“言之有正气、大气、底气、骨气”的文化散文。他为丛书第四辑写了一篇较长的《“学者散文”漫议》的总序,提倡具有学养底蕴、学识功底的人所写出的具有知性价值、文化品位与学识功底的散文。在他看来,一篇散文,如果有隽永深刻的自我知性,有真挚的自我性情,那就有了精髓,有了核心,有了灵魂,而心智与心性正是学者的所长,这就要求作者有深厚的学养,要言之有物、厚实内敛。

  柳鸣九的散文创作是与他的学术实践紧密结合的。他的知识结构、研究课题,均为他的散文写作带来新的因素。比如他写萨特、波伏娃,既有对两位世界级大作家的第一手资料,也有对色彩丰富的访谈对象的形象描绘,以及他个人的印象、感受、体验,乃至他在萨特问题上的沧桑感,其内涵的丰富与价值的重要都显而易见。在手法上,柳鸣九的散文写作显然受国外大作家的影响较深。法国的大散文家经常是长篇大论地写作,如雨果写 《〈克伦威尔〉序》,洋洋洒洒四五万字,就是一篇语言生动绚丽的散文宏篇。萨特的《文字生涯》洋洋洒洒,一篇散文本身就是一本书。柳鸣九的散文作品,在语言上有时很严肃、理论化;有时注意文笔的风趣、调侃,有幽默感;有时意思表达虽内敛含蓄,但实际提出的问题却颇为尖锐。

  柳鸣九近年推出的《回顾自省录》,也是一部思想隽永的散文作品集。他的这部作品与《名士风流》《且说这根芦苇》以及《友人谈话录》等,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素材来叙述,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与文化学术作为,以及自己身体力行中的内心活动与精神状况,很有心理深度。有评论者指出,他以诚实的态度面对自己,除了表现出他在学术文化认识上的胆识与勇气外,同时也不掩饰自己内心中的软弱、矛盾、私心杂念与个人的小算盘,基本上达到了“不隐恶”“不虚美”的精神境界,这对于一个著作等身、业绩厚重的名家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作为编书大家,柳鸣九在学术界以喜欢写大序、长序而著称,在某些才俊之士的评价里,多少带了些微的贬义。但实际上,他还写有一些短序,写得非常精致、精彩。如“思想者自述文丛”,对于这样一套有分量的书,本来需要一篇皇皇大序,但他仅从《巴黎散记》中截取了一段写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的一段话,短至不足三百字,而且不是理论文字,只是感性的散文。这篇短序曾不止一次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它追求空灵的风致,带点礼赞的意味,思想力求凝练,写出了思想者的本质与精髓,其中也渗透了作者在学林中的沧桑感。对喜欢写长序的柳鸣九来说,也算是“别致了一次”。

  柳鸣九认定,散文短序的写作要讲究“风骨”,有风骨的短序是有力量的、有思想的、葆有文化本色的。比如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传记丛书》总序、《“盗火者”文丛》总序、《在首都文化界纪念雨果诞生200周年大会上的开幕词》《在 〈柳鸣九文集〉(15卷)北京首发式及座谈会上的答辞》,既是学术场合中的应景表态,也是不落俗套的用心文字,特别注意行文的精致与精彩,并将深刻的学术见识蕴含于其中。

  在转型期的社会里,在五光十色的社会氛围里,在纷纭复杂的现实条件下,我们更需要明智的认知与坚持的定力,这种人格力量,正需要学者散文所承载出的见识、学养、隽永、知性等精神素质。正如有人所评“更识大儒真形态,皆缘身在学林中”,阅读他的最新随笔集《友人对话录》,犹如与睿智的师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可以深切感知柳鸣九散文创作的真挚与诚意、学养与见识、隽永与深刻、雄辩与灵气,感受他独特、知性的人文精神。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相伴阅读过暑假

  • 优势栏目

    黄梅戏版《党的女儿》首演再续历史经典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