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走向社会,需要五种“精神”-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大学生走向社会,需要五种“精神”

2018-07-13 09:50:57 中国文化报

  孙祁祥

  在又一批学生毕业之际,作为老师的我,想要按照年代顺序,跟同学们分享几个我亲历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王进喜的故事。40多年前我读中学时,语文老师曾布置我们写一篇有关他的命题作文,从此,王进喜的名字和事迹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1959年,王进喜来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看到街头行驶的公共汽车上都背着又笨拙又难看的“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到了如此地步。作为一名石油工人,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当即蹲在街头哭了起来。他说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1970年,王进喜病逝,享年47岁。然而,他的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誓言,他的那种“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不仅感动和激励了像我这样的一代人,而且有着永恒的生命力。

  第二个是关于“选择”的故事。1993年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学院分出去,成立北大工商管理学院,即现在的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在原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保险学专业,院里把我从经济系调来组建这个新专业。1994年8月,学院送我去美国学习保险学。一年以后回国,一家猎头公司找到我,说是一家美国公司开出了30万元的年薪诚邀我加盟,我不假思索地就婉拒了。猎头公司的人有些不解地问:“孙老师,这只是一个开价,你可以提你的标准。”我说不是钱的问题。“那是什么?”她问道。我说一来是因为我喜欢当老师,二来学院把我送到国外去学习,是为了保险学科的建设,我不能违背这个承诺。不是说地球离了谁就不转了,但当时第一届学生已经入校,而在专业初创期的三位老师中,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不带本科生的课,另一位当时还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如果我再离开,连教课的老师都没有了,遑论专业建设。当猎头公司的人得知我在北大的工资以后感慨地说道:“孙老师,你在北大的月薪只有400多元,而这家公司给您开出的日薪是1000元。虽然我没有挖动您,但我敬重您。”“言而有信,承诺的事情就必须要去做,而且要想办法做到最好,否则就不要答应。”这是我父母从小对我的家教,这也是最朴素的契约精神。

  第三个是关于德国的故事。2007年3月,我收到德国一家著名机构的邀请,去慕尼黑参加一场题为“2017之后的世界展望”的会议。请注意,我没有说错,是2017年,十年以后的世界展望,由此也可见德国人的远虑与前瞻。会议规模很小,只有该机构的所有董事会成员加上他们从世界各地邀请的8位演讲人。会议计划在10月份召开。不久,我又收到对方联系人的一封邮件:“孙教授,听说您6月份要去美国参加国际保险学会的年会,恰好我们战略部的老总也会去,他希望能约您一块吃个早餐,当面再沟通一下会议的一些细节。”当6月我和该机构战略部的老总在美国见面以后,他把会议的背景等情况又跟我做了详细沟通。10月份,会议如期召开。我们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8位专家学者每人分别做了15分钟的演讲,然后是大家讨论。回国不久,我又收到了这家机构发来的感谢信以及所有会议材料的汇编。一个20多人参加的为期一天的会议,半年的准备时间,无数次的邮件沟通,会前见面……我真的为德国人的严谨所震撼。也就是从这件小事上,我读懂了“德国制造”的涵义和工匠精神的真谛。

  第四个是关于“两弹城”的故事。虽然之前我对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事迹略有了解,但当2017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四川绵阳参观了“两弹城”以后,那种精神洗礼和震撼还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并断定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但“两弹一星”的功臣们硬是在“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中,以信仰为动力、以生命为代价,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让全世界见识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坚韧与不屈、自信与豪迈。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之父”邓稼先于1958年接受任务临行前与妻子许鹿希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我要调动工作了。”“去哪?” “不能说。”“去干什么?”“不能说。”“那我给你写信。”“不能通信。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这个将来要做的工作了。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就是为他死也值得。”这是一段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但绝对憾人心灵的夫妻对话。“可以说,没有这些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底气和魄力。”——这是我当时在“两弹城”经济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揭牌仪式时,泣不成声说出的一段话。我希望北大经院的青年学子以及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去那里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第五个是关于“打工”的故事。前不久有一位已经毕业了几年的学生回来看我,我问起他的工作情况,他说“我跳槽了”,然后补了一句,“反正在哪都是给别人打工。”我的这位学生不是在抱怨,他只是在用目前社会上很流行、时髦的一句话来说明他的现状。我不知道是自己落伍,还是位置摆得不对,因为我似乎从来没有过为别人打工的概念和意识。不管是我当年做知青还是当话务员;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双肩挑”的管理者,我一直都很珍惜得到的每一个工作机会,一直认为是在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如果非要用“打工”这个词的话,那就是,我一直在为自己打工。我很欣赏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人生信条:“始终以光明正大、谦虚之心来对待工作。敬奉天地、关爱世人、热爱工作、热爱公司、热爱国家。”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和精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有序、富足安康。

  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在建设年代披荆斩棘、在改革年代攻坚克难。中华民族从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一个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岁月流转,沧桑巨变,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标志和气质,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传。

  同学们,当年你们来到经院的时候,我曾对你们说:“希望你们带着独立、质疑、求新的精神来这里学习。”今天,在你们即将离开学院的时候,我跟你们分享这五个小故事,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在继续以“独立、质疑、求新”的精神探寻真理、获取真知的同时,以北大人“从我做起”的自律,以铁人精神、契约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来塑造人格、完善自我;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本文选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在该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者另拟。)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贵州织普高速夜郎湖特大桥全线贯通

    织普高速全长约52公里,建成后由织金县到普定县的车程可从原来的2.5小时缩短到35分钟,将大幅提高通行效率,进一步推动沿线经济发展。

  • 夏日赏荷正当时

    盛夏时节,河北省滦南县北河公园里荷花竞相绽放,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 意大利古镇上演艺术节

    音乐、舞蹈、戏剧、展览等各形式艺术在城市各个古色古香的角落展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与。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又见”系列首次走出国门 演出场馆全是“中国造”

  • 优势栏目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台山 探讨佛教文化国际化传播

  • 优势栏目

    票房破320亿!八大因素助推2018上半年中国内地影市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