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变“姥姥”上海课改改出争议 网友:来首姥姥的澎湖湾 -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外婆”变“姥姥”上海课改改出争议 网友:来首姥姥的澎湖湾

2018-06-22 18:36:22 北京晚报

  近日,网友爆料称,在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打碗碗花》、《马鸣加的新书包》,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引起网友热议。上海教育出版社昨日回应:此处修改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外婆”和“姥姥”含义相同,在生活中都常常能听到,上海本地更是以喊“外婆”居多,更改原文是为哪般。有网友晒出7年前的教科书,证明当时《打碗碗花》中也在使用“外婆”称谓。

  更有媒体贴出网友找到的截图,表示去年上海市教委就曾回复过相关问题,其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词汇,“外婆、外公”属于方言。

  有媒体查阅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外婆”一词上确实标注“方言”,而语义为外祖母的“姥姥”一词无此标注。

  专家

  文学离不开个人所使用

  与附着的独特语言

  相关消息曝出后,很多网友对此表示了强烈不赞同,认为这两个词语只是南北不同叫法——

  “以后《外婆桥》岂不是要变成《姥姥桥》,《外婆的澎湖湾》岂不成了《姥姥的澎湖湾》?”

  “如果生硬套用‘词典规定’这一标准,不知道会有多少名家名作都应该更梁换柱,修改得面目全非。”

  “方言的文化魅力,在使用方言演出的地方戏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越剧、粤剧、沪剧、秦腔、黄梅戏等地方剧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使用的方言。如果脱离本地方言,改由普通话来演出,即使可以传达出同样的语义,原有的艺术魅力也会大打折扣。”

  而有专家认为,《打碗碗花》是一篇散文,文学的本质就是承载、表达、构建人类的情感世界,情感离不开个人经验,离不开个人所使用与附着的独特语言。语文教科书收录名家名作,除了让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规范表达之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简单粗暴地篡改作家的用词遣句,破坏原著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既是对作家的不尊重,也与培育学生文学素养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如果生硬套用“词典规定”这一标准去衡量,不知道有多少名家名作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综合央视 央广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电影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 优势栏目

    家庭写真进矿井 巷道办起摄影展

  • 优势栏目

    蒲剧《尧颂》再现尧文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