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人送别欧阳中石-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两千人送别欧阳中石

2020-11-12 07:31: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鲜花绿植相伴左右 奚派唱段萦绕耳畔

两千人送别欧阳中石

  京剧唱段耳畔响,疑是奚君又重来……11月11日上午,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他生前的亲友、同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近2000人手捧鲜花菊花,送他最后一程。

  送别现场

  没有哀乐只有奚派唱段循环播放

  当天上午8时,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从欧阳中石先生老家山东泰安赶来的父老乡亲们手持横幅,写着“欧阳中石老先生一路走好”的标语;大礼堂门口两侧张贴着挽联,上面写着“德洽千秋尊山斗,道弘六艺被梓楠”,这是对欧阳中石一生德艺品行的总结。

  大礼堂里,欧阳中石先生的遗体安卧于鲜花绿植丛中。众亲友手捧菊花依次入场,向先生鞠躬作别。送别现场,没有哀乐低回,只循环播放着《中石唱念自娱》——这是多年前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式出版的一张CD光盘专辑,共录制了二十几段由欧阳中石先生演唱的多年不易听到的老唱段。所选奚派唱段,都是奚啸伯先生未及留下录音资料的唱段。

  欧阳中石生前9岁登台演出,15岁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在纪念奚啸伯先生的专场上曾演出恩师名剧,无论唱、做,还是扮相、声音,众人皆曰“疑是奚君又重来”。

  弟子痛悼

  师父文以载道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欧阳中石去世后,弟子刘俊京挥毫写诗痛悼,“恩师驾鹤去天宫,翰墨遗香意未穷。教诲谆谆犹在耳,送行悲泪伴寒风。”

  在刘俊京心底里,师父欧阳中石就像一本读不完的厚书——他精通逻辑、哲学、历史、京剧、书法,知识面非常渊博。“他常跟我说文以载道,不要只是简单地练习书法,而要多看书多学习,学知不足,再学,这样就会丰富你所写作的内容。他特别强调崇德尚文这一点。”

  刘俊京还透露,师父欧阳中石平易近人、扶弱济困。看到有穷困学生的家属患病了,他就写一幅字给学生,说拿去换成钱给亲人治病。“师父生前患病六年,基本上在医院度过。我隔三差五去医院探望他。这几年每到农历大年三十,我就去医院陪师父吃水饺。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刘俊京悲叹道。

  学生追忆

  认识先生次日就跟着他学戏

  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京剧传人张建国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欧阳中石对“奚派”京剧的守正创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继承了“奚派”原汁原味的京剧艺术,将“奚派”京剧的经典全部融会贯通;在守正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禀赋的声音条件和厚重的文化修养,对戏曲加以创新,唱出了舞台曲目的真谛,发出了戏曲人物的声音。

  张建国还记得,两人真正结缘是在1985年。认识欧阳中石先生的第二天,他就带着一部录音机前往宾馆找先生,希望跟着先生学习《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击鼓骂曹》《群英会》等戏。“虽然晚上先生还有演出,但他顾不上休息,边教边录两三个小时,他对文化艺术不遗余力地传播传承,让我深感敬佩。”张建国追忆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