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70年,看颐和园绝世容颜-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回望270年,看颐和园绝世容颜

2020-10-21 08:02:32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

  戴华刚

  它是清代盛期在北京兴建的最后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今年已整整270岁。

  它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北京城“三山五园”的景观纽带和构景中心。

  它命运多舛,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又重建,成为晚清王朝的政治、外交和宫廷生活的中心之一。

  它原名清漪园,而今我们熟悉的是它后来的名字——颐和园。

  它早年是何等模样,又潜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的“园说Ⅱ——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汇集了颐和园及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提供的约四百件(套)文物,或可给出答案。

  走进展厅,一面超大尺寸的巨型电子幕墙把观者带回到270年前的清漪园。三维数字投影解读了《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中呈现的造园艺术、山水格局、水利兴修等内容,还原其绝世容颜。

  清乾隆十六年,恰逢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大寿,乾隆帝在圆明园西侧的西湖和瓮山(万寿山)动工兴建清漪园。在记碑拓片《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中,乾隆皇帝表述了两个修建理由:“一是兴修水利,二是为母祝寿。”有人说这是乾隆扩建圆明园宣布“后世子孙必不舍此重费民力创建园囿”后没多久,就出尔反尔修建清漪园的托辞。不过颐和园的瓮山泊(昆明湖)在元代就是调剂京城用水的蓄水库,所以治水这个理由,并非牵强。清漪园也是“三山五园”中唯一以“水”字旁命名的园林,并以水景取胜。

  站在颐和园里,都不一定能看出当年清漪园的造园胜景,但在这次展览的第一篇章“山称万寿水清漪”中,却能一眼饱览“一池三山”的精妙,看懂颐和园的水利功能。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常见的园林模式。传说古老的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从秦始皇开始,封建帝王梦想万寿无疆和长久统治,自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皇家象征的“瑶池三仙山”,“一池三山”成为了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清漪园更将这一园林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上设立三岛的传统做法,而是将昆明湖一个大水面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更为宏大布局。展览集合了诸多与“一池三山”相关文物——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拓片、吉庆万寿如意、海屋添筹象腿瓷尊……

  曾经的治镜阁是湖心岛上的一座圆形城堡式建筑,它巍峨高耸,再加上城墙上的三层楼阁,与昆明湖北岸的佛香阁遥相呼应,是清漪园最为抢眼的建筑之一。后遭英法联军重炮轰击,这座宏伟的水城化作残壁断垣。

  幸运的是,颐和园借展自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清·治镜阁立样》,以彩绘方式绘制治镜阁建筑群的亭、牌楼、廊、随廊宫门等建筑。治镜阁圆城有内、外两重城垣,外城设宫门四座,以游廊相连。内城上有二层歇山十字脊楼阁,名为治镜阁,城上还建有四座牌楼,四角设方亭四座。图中治镜阁楼层较清漪园时期层数降低,这是颐和园重修时期的惯用手法。依据图中建筑格局和治镜阁重修史料分析,推测其绘制年代为光绪二十一年前后。

  清漪园既是清代皇家游玩娱乐的休闲胜地,又成为皇帝进行农业考察、宗教祭祀、行政治理的最佳场所。清代帝王的澄怀散志、政治谋略,便借助清漪园这无双风月,一一映照在昆明湖上。

  与昆明湖相连的是万寿山。湖山交接处环绕一带绿树,树外镶嵌一道洁白如玉的石栏,自东向西蜿蜒不断。昆明湖的构建有什么特殊含义呢?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往往通过一种寓意图案来表达人们心中对祈福的追求。昆明湖的构建仿佛融入了祈福的意味,从空中俯视,昆明湖好似一个寿桃,万寿山的佛香阁两侧的建筑恰是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形成了一只振翅欲飞的蝙蝠,这呼应了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说法。

  在华夏文化里,蝙蝠寓意“福”,蝙蝠、寿桃常结合在一起组成吉祥图案,如“福寿双全”,蝙蝠口衔仙桃伴随祥云飞来喻为“福从天降”。本次展览中即有慈禧御笔“化动八风”蝙蝠形木匾,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编者注:八风指八方所吹的风,比喻天下民心)。”

  提到万寿山,就不能不提佛香阁。乾隆十六年,为了给母亲六十大寿祝寿,乾隆皇帝效法明成祖朱棣在江宁为母祝寿建报恩寺的做法,在万寿山前明代圆静寺旧址上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

  展览中的清代颐和园佛香阁立样图,清楚绘画了四层楼阁样式,与现实中楼阁不尽相同。据传历史上原欲建九层高塔,后因他故又拆去改建,或许是考虑到低层阁楼的艺术效果更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那件蓝釉白龙纹梅瓶,小口,圆肩,收腹,圈足轻微外撇,器身接痕明显,整体造型既突出了元代制瓷的粗犷风格,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古朴雅致,可谓元代高温钴蓝釉瓷器里的上乘佳作,是颐和园园藏文物珍品的代表。

编辑:高爽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