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面人郎”传承人:这一代非遗传承人都在和时间竞速-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非遗“面人郎”传承人:这一代非遗传承人都在和时间竞速

2020-06-29 15:19:22 来源:光明日报

  “这一代非遗传承人 都在和时间竞速”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 郎佳子彧

  【实践者说】

  我的丰富经历带给我许多“角色”,所以媒体总爱用“95后非遗传承人”“《最强大脑》选手”“北大学霸”“网红”等名号来指代我。但实际上,我想成为一名一切从简的手艺人,通过自媒体专心传承面塑。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一直都在和时间竞速,让传统手艺的发展速度快于自我消亡的速度。以前,面人多塑造孙悟空、关羽等经典形象;现在,漫威、灌篮高手、球鞋、烟熏妆哪吒、“葛优躺”等更能引起共鸣。技艺就像打印机,打印技术始终没变,但创作者想要输出的东西变了。即使是相同的形象,每个时代想要表达的精神不同,在面人的展现上也有差别。疫情期间,我从钟南山院士、医护人员身上获得灵感,创作了《百毒不侵·诸邪莫近》等作品。

  有人评价我“把面塑变成网红、让非遗‘出圈’”。我不清楚自己是否做到了,但我一直在尝试。我发现近些年大家回归传统文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便以短视频为传播手段,想通过大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让传统面塑一次次进入大家的视野。如果能让一百个人知道它,十个人喜欢它,其中一个人擅长它,这份技艺就有希望流传下去。

  我国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但被大家熟知的少之又少。今天,许多做传统文化的MCN机构(运营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的商业枢纽)面临着变现难的困境。大众文化消费还停留在电影、音乐层面,虽然文创产业有所发展,但对传统艺术、美术工艺品等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需要一段很长的历程,只有历史才能验证我们这代人是否成功。

  我学习和制作面塑已经20年了。我有时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被父亲“套路”了才传承面塑。后来我发现,把它传承下去有价值而且存在挑战性,这才是我选择这份事业的真正原因。我想创作、传播更多大家喜欢的作品,也期待未来传统文化“曲高不和寡”。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美莹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周梦爽、蒋新军、康薇薇)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