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纵论北京文学70年-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第四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纵论北京文学70年

2019-10-19 11:06:22 中国新闻网

  “第四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 :纵论北京文学70年 高凯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关于北京文学的历史与当下,我认为不能一味地写一座城市的从前,更应关照这座城市的当下与从前的关系,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书写当下,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18日表示。

  作为每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承办的“新中国70年·北京文学的光荣与梦想——第四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18日在正阳门下北京坊举行。

  梁晓声、刘庆邦、张柠、宁肯、周晓枫、李林荣、傅秀莹、石一枫、杨庆祥、文珍、丛治辰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出席活动。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当代文学重镇。新中国70年来,北京文学始终立于时代的潮头,与人民同呼共吸,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取得了辉煌成就。敏锐反映社会现实,引领全国文学风气之先,创新并推动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创作潮流。可以说,北京的文学创作为新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会嘉宾围绕“沧桑荣光——北京文学70年”“沃土深耕——北京文学进行时”“使命担当——面向未来的北京文学”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梁晓声表示,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作家方阵在全国文坛上耀眼瞩目,老、中、青几代作家在全国非常具有代表性,获得历届大奖的优秀作品很多。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从题材上又开始由重大题材向日常生活转型。关于北京文学的历史与当下,他认为,不能一味地在写一座城市的从前,更应关照这座城市的当下与从前的关系,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书写当下,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认为,自己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者和研究者,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对北京城市文学史有了更深地了解和认知。在人文地理学的意义上,北京这个城市的空间,是以城市形式容纳历史,新中国70年文学史写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张柠指出,北京的文化底蕴不仅仅指过往的历史,更指的是创作者、研究者、文学刊物,以及曾在这里酝酿发生的文学思潮、文化现象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关系。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成为创作者生长生命里的营养。

  文学评论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从文学史研究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北京的文化身份、北京的地理学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华语文学的叙述底下,有着独特性意义和贡献,而这种贡献往往因为在地理背景和历史空间背景方面容易被忽略。

  青年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提出了北京文学的“城市语法”概念。他认为,北京已经不仅仅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北京,而是更加具有世界性的、多维度的北京,我们需要有新的“城市语法”来重新建构写作。这种“城市语法”不应该由巴尔扎克或波德莱尔来命名,而应该是北京作家独有的写作方式,只有这样北京文学才可能真正地达到世界文学的高度。

  青年作家、《当代》杂志编辑石一枫表示,这些年中国人对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时光飞逝、变化巨大”的感觉,在北京是最集中的,几乎所有将变未变的苗头总是在北京先出现。这种“苗头”正是北京作家写好北京、写出历史真实、历史深刻性得天独厚的题材优势。同时,书写这些变化也是年轻作家面向未来,必须迎接的挑战与迎难而上的责任。

  青年评论家丛治辰分享了个人眼中具有北京文学特色的三部作品: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心武的《班主任》、王朔的《空中小姐》。在他看来,这三部作品都敏锐地把握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体现出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因为北京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座城市具有一种得风气之先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北京给作家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提供了写作的角度,这是谈北京文学与未来关系的特别重要的东西。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荟萃近60幅代表作 香港举办“张大千精品展”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香港苏富比主办、台北羲之堂协办的“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将于10月12日至11月9日在香港举行。

  • 800余名台湾妈祖信众赴闽谒祖进香

    10月10日,20多家台湾妈祖宫庙的800余名妈祖信众来到福建省漳州市的上街天后宫谒祖进香。图为台湾信众在上街天后宫旁主要街道绕巡,热闹非凡。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 优势栏目

    明长城广武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