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祝贺!“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07-06 15:20: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6日电(记者 上官云)今天,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

  本次大会现场。国家文物局供图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据了解,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

  遗产构成要素则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此外,城址的格局与功能性分区,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台地上的居住遗址分布特征,都高度体现了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而且,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同时揭示了从小规模新石器时代社会向具有等级制度、礼仪制度和玉器制作工艺的大型综合政治单元的过渡,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的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

  记者梳理发现,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方面,根据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要求,国家文物局于于2018年1月,正式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

  2019年1月,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要求,国家文物局向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了补充材料,就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完整性、游客数量激增应对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2019年3月13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项目做出了“推荐列入”的结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6月30日至7月10日在阿塞拜疆首都、世界遗产地巴库召开。6日,在这次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文物局供图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代表中国政府在发言中表示,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是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今天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令全体中国人喜悦和振奋。

  他表示,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从无到有,类型不断丰富,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生动窗口,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前,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经会议审议,已顺利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高爽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浙江德清:马吉林的手艺坚守

    7月4日,马吉林在德清县新市镇自己的竹编店铺制作竹编。 今年74岁的马吉林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他10岁开始跟随父亲马孝泉学做竹编,15岁随父亲走南闯北做手艺。

  • 山西交城:母女传承古老堆绫技艺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解爱英和张姣丽(右)在查看制作完成的堆绫工艺品。将绫罗绸缎通过艺术手段堆绣,形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的工艺品,这就是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的传统堆绫艺术。

  • 青海藏乡盛装赛马 传承百年华锐文化

    7月3日至4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松多藏族乡一年一度的传统赛马会如期举行,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游客,这一传承了百年的藏乡赛马会成为了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促进当地文化交流及经济贸易的盛大节日。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明清老街的“回响”

  • 优势栏目

    云南纪录片《戏影人生》获俄罗斯塞瓦斯托波尔“共同胜利”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 优势栏目

    甘肃古浪青年教师剪纸二十载 “刻剪”本土文化推介家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