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40年:精神追求浸润文艺作品-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文化40年:精神追求浸润文艺作品

2018-12-14 13:33:26 中工网综合

  从磁带到CD、VCD再到数码产品 听歌设备更新换代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熏陶和享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同音乐播放载体陆续更新换代,从广播、收音机、卡带录音机、便携随身听和CD机,到更加精致的MP3播放设备,再到如今手机APP听歌;唱歌娱乐的方式逐渐多种多样,从一个人戴着耳机哼着曲调的“自我欣赏”、到三五成群KTV包厢欢唱,再到K歌软件上订制属于自己的专辑;音乐版权意识不断觉醒,从过去免费拷贝、搜索下载,到现在的充值会员、付费“买歌”,人们与音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40年来,这些看得见的转变,记录着多少人珍贵的回忆。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听歌工具是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广播里面的音乐节目,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歌。”今年66岁的呼和浩特市民张金芳是一位从事了大半辈子音乐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如今一提起改革开放40年来不同时期听歌设备的变化,张金芳滔滔不绝。她介绍,当年别说留声机和唱片了,就连半导体都是稀罕物件,谁家要是有一台,左邻右舍都会去“蹭听”。

  小型便携式卡带机的出现,让人们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能够把音乐随身携带,这也就是“随身听”称谓的由来。

  与此同时,激光唱片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也开始出现,CD唱片是数码格式,不会失真,音质效果比从前的磁带要好得多。“当时不少人买那种小型VCD播放机,连在电视机上,既可以听音乐,又可以看影碟。”张金芳对记者说,后来又出现了播放CD碟片的“随身听”,磁带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后来碟片类的介质也越来越少见。如今仍有一些歌手会出磁带版本或者CD类的唱片,但目的只在怀旧,毕竟即便出版磁带或CD,乐迷也很难找到播放设备。

  摘自文章:

  改革开放40年|岁月留声: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别了,“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 优势栏目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优势栏目

    “我向共和国献首诗”大型诗歌征集活动在京启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