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艺,寓美于情——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观察-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寓教于艺,寓美于情——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观察

2018-11-08 09:32:50 中国文化报

  近期,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正如艺术节驻节指挥家汤沐海所说,一个成熟的艺术节不仅要推出作品,更要承担艺术普及、艺术教育等诸多使命。

  创建于2015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其“艺术教育”板块的功能日益完善。今年,“艺术教育”板块通过艺术进校园、学生进剧院、艺术交流、艺术训练营等多项活动,为广大学生带来触手可及的艺术享受,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细分年龄 精准定位

  在上海市“文教结合”机制的支持下,本届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中的艺术进校园、学生进剧院活动已成为品牌项目,且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今年“艺术教育”板块继续精准定位,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化需求,精心策划组织各类艺术活动进校园。

  针对低年级学生,“艺术教育”板块带来的演出,形式活泼生动,互动性较强,如亚洲文化中心诗歌家庭剧《小乐师》、韩国刷子剧团魔法银幕家庭剧《瑶瑶》、澳大利亚互动音乐秀《神奇的打鼓小猴子》等,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针对高年级学生以及各大高校师生,则安排了立陶宛国立室内乐团弦乐四重奏音乐会、现代舞《无人之境》等,用高雅艺术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师生课余生活。此外,广大师生也能在上海各大剧院、艺术空间内与艺术节邀请的国内外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并参与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工作坊、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工作坊、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后台导览等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艺术教育”板块的品牌项目艺趣社则针对中小学生,通过长周期、多门类、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其艺术素养、综合素质。今年,艺趣社以“慧画无限”为主题,专门举办学生公共美术活动。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艺术辅导员姚净菲表示,“艺术教育”板块为市西小学输送了大量艺术教育资源,学生非常喜欢。

  导师陪伴 引领指点

  如果说艺趣社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那么针对高中生、大学生,“艺术教育”板块则推出了更加专业的学生观剧团。学生观剧团创立于去年,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在800余名报名的学生中,遴选出318名学生构成第二届学生观剧团,其中包括来自国内23所高校的228名大学生和来自上海12所高中的90名高中生。

  为了引导学生观剧、评剧,艺术节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导演熊源伟,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上海爱乐乐团驻团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作家毛尖等来自戏剧、音乐、舞蹈、文艺评论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担任学生观剧团导师,陪伴学生共同观演,并参与点评、沙龙、交流等各个环节。

  来自复旦大学的储贝颖是一名舞蹈爱好者,也是学校舞蹈团成员,她去年作为志愿者参与了艺术节论坛,今年又报名参加了学生观剧团。“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可以欣赏精彩的剧目,还能与专业老师沟通,共同品味艺术的魅力。”她说。据了解,今年的学生观剧团将在11月底发布艺术节参演剧目的“青评果指数”,这个由观剧团成员评分所产生的推荐指数,将展现青年学生对高雅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交流合作 延伸舞台

  记者了解,“艺术教育”板块不仅限于在艺术节期间发挥功能,还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交流合作项目,通过举办艺术训练营等方式,促进不同国家、地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今年的艺术训练营由“丝路·表达”中波青少年舞蹈训练营和文“艺”青年——沪港青年艺术交流互访团两个活动组成。据波兰格但斯克莎士比亚剧院戏剧与艺术部主任玛莉亚·古斯汀斯卡介绍,今年夏天,20名中国小朋友来到波兰,与20名波兰小伙伴一起观摩演出、练习舞蹈,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香港新视野艺术节近期在上海、香港分别招募、组织青年学生团队参加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2018年香港新视野艺术节部分节目的演出观摩、艺术评论及交流研讨活动。

  很多青年学生在“艺术教育”板块中受益。去年,来自同济大学的卢丹阳入选首届学生观剧团,还获得了艺术节颁发的优秀评论奖。经过层层遴选,卢丹阳在今年被派往罗马尼亚,成为第25届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的志愿者。“以前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更多是以观众的身份;而在锡比乌,我成了一名幕后工作者,经历了从‘看’节到‘办’节的转变。”她说,“参与世界知名艺术节,为我打开了观察、感受世界的新窗口。”卢丹阳至今还记得,在锡比乌听到来自家乡的越剧时,她是多么自豪和激动。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表示,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不仅对当下学生进行了美学教育,更为艺术培养了未来的观众。今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在这个领域持续发力,守护好艺术的生命线。

  本报记者 罗 群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百位小学生“组团”递交国画作品

  • 优势栏目

    甲午海将 曾宗巩 被忽略的翻译大家

  • 优势栏目

    九套华服诠释斯嘉丽一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