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打通雅俗的江湖世界-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金庸小说:打通雅俗的江湖世界

2018-11-01 10:59:25 光明日报

  随着金庸的逝世,代表新武侠小说最高成就的三大家梁羽生、金庸、古龙已悉数谢幕。怅惘之时,让人不禁想问,金庸之后的武侠江湖,会是怎样?

  文学的意义是在历史语境中渐次生成的。二三十年前,在老师、家长的声声呵斥中偷偷阅读武侠小说的一代人,如今,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怀念金庸了。

  今天,金庸毫无疑问已经跻身经典作家之列。自20世纪70年代起,华人世界就出现了“金庸文化现象”,他的武侠小说成为研究热点。有媒体估计,金庸在全球拥有至少3亿名读者,他的作品被选入内地和香港的中学教材。多年来,“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两岸三地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就他的作品进行深入讨论。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说,金庸“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

  金庸。光明图片

  1.武侠小说进入文学殿堂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至少在三十年前,梁羽生、金庸、古龙的小说,在国人的文学价值谱系中还难称入流。转机出现在1994年,那年的10月25日,北京大学授予金庸名誉教授称号,在致贺词中,严家炎称金庸的小说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在民间热流涌动的“金庸热”“武侠热”终于在学界有了回应。

  在随后的几年里,舆论对于金庸和武侠小说的讨论热度持续不减。彼时,金庸的“江湖”地位还远未坐稳。在北大授予金庸荣誉教授称号后一个多月,《南方周末》(1994年12月2日)就发表了鄢烈山的“檄文”《拒绝金庸》。1999年8月12日和12月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何满子的《为旧文化续命的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和《破“新武侠小说”之新》两篇文章。同年11月1日,王朔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我看金庸》,认为金庸“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有脱旧体白话小说的俗套”“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不羁的行文和戏谑的语气更是在舆论场引起轩然大波。

  然而,随着武侠影视剧的热播和重拍,金庸的受众越来越广,一家几代人可能都是他的“粉丝”,爷爷读的是金庸的书,爸爸看的是改编的电视剧,孙子玩的是改编的网络游戏。学术界关于金庸和新武侠小说的文化底蕴、文学技巧、精神境界等的严肃分析,也让金庸研究成为“金学”。

1 2 共2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拉开帷幕

  • 优势栏目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优势栏目

    四川首家民办航空博物馆进展顺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