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远 剑影长】-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江湖远 剑影长】

2018-10-31 07:45:25 北京青年报

  多年前,有人问金庸先生: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可惜,金庸先生这个愿望并未完全实现,10月30日,金庸以94岁高龄悄然离世,但其引起的巨大反响却是飓风级的,想必老先生也不会对此介意,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几代人都会说:“我是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长大的”。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大家都已离去,武侠世界之凋零,使得金庸先生更像是最后的旗帜,他活着,武侠世界就仍有坚守者;而他不在,就要让人感叹:“金庸之后无武侠”了。

  ▲讲述▲

  两次采访金庸 音容笑貌犹在

  前一天晚上还和好友聊起金大侠、武侠小说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的世事,聊起学生时代看武侠小说的种种糗事,比如藏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夜读、有同学上课读被老师没收等,聊起各自最喜欢的一部及其笔下的人物……结果,昨晚相近的时间,便看到了金大侠辞世的消息。

  在北京青年报社供职期间,因工作,有缘两次与金大侠面对面。第一次是2003年盛夏的杭州,金大侠西湖论剑。彼时,学者傅国涌的《金庸传》出版,“封笔”的金庸重回读者视野。那一年,金庸79岁。那一次活动的晚饭,主办方安排各地来的媒体记者与金大侠共享“船宴”。“金庸来了”“金庸来了”,一阵骚动之后,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微笑、落座。祖籍浙江的金庸,“乡音未改”,说起话来依然带着浓重的浙江口音。老人家的语速不快,思维敏捷,说起家乡美食,如数家珍。

  7月底的杭州暑热难当,加之湿度大,人在室外走不多远就会大汗淋漓、蔫头耷脑。年近八十的金大侠却精神矍铄,晚餐后回所住宾馆,还接受了一波波记者近两个小时的采访。采访结束道别时,他还关心大家说:“天很热,要注意身体。”那一次,金庸让人觉得像和蔼可亲的爷爷。

  时隔一年,报社的《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专题报道启动,需要再度采访金庸,因为他是邓小平同志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也是他最佩服的人。辗转找到金庸秘书的联系方式,电话沟通、邮件发送了采访意图、提纲后,得到这样的答复,“金庸先生年纪大了,不一定能接受采访,而且目前他不在香港。”于是,只能隔三差五地打长途电话询问、忐忑地等待。或许因为涉及邓小平,据说,金庸回到香港得知这一采访请求后,一口答应下来,“可以”。

  依然是盛夏,2004年8月12日,与同事、摄影记者崔峻一同前往位于港岛北角一栋商务大楼的金庸先生的办公室。我们按约定时间稍微早到了五分钟,前台的秘书请我们在外厅稍候。不一会儿,金庸先生办公室的门就打开了,秘书示意我们可以进去。他的办公室,两面是书柜,一组沙发在中间,有一面是玻璃,看得见海上风景。这一次,老人已经度过80岁生日,依然斯文、和蔼,说话不紧不慢。虽然谈论的是20多年前的往事,金庸先生的记忆力惊人,诸多细节在他描述下,仿佛只是刚发生。约定的半个小时采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有问题没有提,老人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笑着说:“没事,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尽管问。”采访完毕,金庸先生说:“你们每人在我这里选一本书吧,给你们签名。”其实,我们当时准备了他的书,准备让先生签名的。先生随了我们的愿,将名字签在了我和摄影记者各自心爱的武侠小说上。我至今珍藏。

  签名后,摄影记者崔峻忽然看到金庸办公室摆放的一把剑,便问了一句:“您会武术吗?”老人哈哈大笑着拿过了剑,摇摇头。于是,崔峻镜头里便留下了大侠抽剑的这个精彩瞬间。文/陶澜

  ▲揭秘▲

  “三联是把《金庸作品集》当做一流文学作品出版的”

  尽管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影响巨大,但出版过程却不算顺利。金庸曾经总结:“不论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还是中国大陆,都是先出各种各样翻版盗印本、然后再出版经我校订、授权的正版本。”而在大陆,最早引入金庸小说的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经授权出版了《书剑恩仇录》。最早获得独家授权出版《金庸作品集》的,则是北京三联书店。

  在金庸特意为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撰写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十多年前,香港三联书店就和我签了合同,准备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我的小说,后因事未果。这次重行筹划,由三联书店独家出版中国大陆地区的简体字本,我不但感到欣慰,回忆昔日,心中充满了温馨之意。”不过,对于要不要出版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三联的内部争论很大。几次内部讨论形成的共识是,金庸的作品有清晰的历史文化背景、鲜明的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他的小说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的范畴,是一流的文学作品。

  那么三联还要不要做其他武侠小说?时任北京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介绍,当年三联也有机会拿到梁羽生、古龙武侠小说的版权,但自己并没有争取,“三联只做这一套”。在多次采访中,她强调,“三联是把《金庸作品集》当一流的文学作品出版的。”基于这个原因,三联特意为作品集选择了以古画为背景的封面,淡化了武侠色彩,突出了人文气质,金庸对此非常满意,并亲自为三联版作品集写了序言。

  三联书店与金庸的谈判非常顺利,金庸将自己15部武侠小说的内地出版权交给了北京三联书店,并在1991年签订了10年合同,由此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1994年5月,北京三联书店以极其精美的形式,将36册一套的金庸作品集进行捆绑销售。销售上,三联书店坚持只做一个品种,而且《金庸作品集》不上订货会。董秀玉解释称,除了整箱销售的决定有部分销售策略的因素,全部决定只有一个目的:保证三联学术书的销售和影响力,这是三联出版的根基,不容有任何的削弱。同时“金庸”的销售从打击盗版入手扩大影响,并超额完成了合同约定。

  《金庸作品集》一经上市,便成为爱书人热衷购买之物,迅速占据了内地巨大的销售市场,此后每年保持着5万的出版量。2000年4月,三联书店又根据市场需要,推出了“口袋本”金庸作品集,又告成功,短短半年时间里,印数达到5.6万套。在整个合约期间,三联和金庸之间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时,三联和金庸结算版税时即使零头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库房的照片也会经常拍给金庸查看,对此金庸非常满意。 文/本报记者 祖薇

1 2 3 4 共4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京拉开帷幕

  • 优势栏目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优势栏目

    四川首家民办航空博物馆进展顺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