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绍原因何被列入“周门四学士”-中工文化-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江绍原因何被列入“周门四学士”

2018-08-10 15:28:18 北京晚报

  蔡辉

  “但《语丝》本身,却确实也在消沉下去……举一点例罢,自从我万不得已,选登了一篇极平和的纠正刘半农先生的‘林则徐被俘’之误的来信以后,他就不再有片纸只字;江绍原先生绍介了一篇油印的《冯玉祥先生……》来,我不给编入之后,绍原先生也就从此没有投稿了。”

  1930年2月1日,鲁迅先生的《我和〈语丝〉的始终》发表在《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后收入《三闲集》。

  文中提到二事:

  一是刘半农在杂文中,误称林则徐被英军捕去,死在印度加尔各答(实为叶名琛)。有读者来信指出,鲁迅将信刊发在下期《语丝》上。刘从此不再来稿,他去世时,鲁迅撰文称“憎恶他的近几年”。

  二是江绍原来稿被拒登事。

  江与鲁迅关系密切,在私信中,鲁迅曾将自己对蔡元培、傅斯年、顾颉刚的不满直言相告,鲁迅还帮江谋得“南京大学院特约撰述员”一职。鲁迅如此点名,让江绍原也大吃一惊。

  江绍原曾想回信辩解,在周作人劝说下,最终保持了缄默。

  1968年6月8日,江绍原曾在一份材料中写道:“我虽然一度同鲁迅先生很亲近,自从他留在上海而我回北京长期居住下来以后,却不幸同他逐渐疏远,反而同周作人来往较多,因而在思想上、生活上受了周作人许多影响……”

  从鲁迅的好友,到周作人的“周门四学士”,江绍原究竟遭遇了什么?

  ■ 25岁便当上北大教授

  1898年,江绍原(又名江绍平)生于北京官宦之家,祖父江韵涛是翰林编修,父江德宣曾任工部员外郎。

  江家是安徽省旌德县巨族,曾任民国代总理的江朝宗(后沦为汉奸)、江绍铨(即江亢虎,著名学者,后沦为汉奸)均出于此,此外还有胡适的夫人江冬秀。

  江绍原4岁入家塾,7岁入新式小学。1911年,13岁的他赴上海就读于麦伦书院、浸礼会书院,16岁时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预科班。1915年,江绍原赴美,到他同父异母之兄江绍铨执教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院就读,两年后,因病辍学回国。

  1917年,江绍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结识了鲁迅与周作人。

  据周作人记:“有一天下课的时候,绍原走来问我日本的什么是什么东西,领我到图书馆阅览室,找出一本叫做《亚细亚》的英文月报翻给我看,原来是什么人译的几首‘Doduitsu’,日本人用汉字写作‘都都逸’,是近代的一种俗歌。”

  周作人对江绍原刮目相看。

  不过在“五四运动”中,江绍原也颇出格,据作家章衣萍记:“北京学生捣碎曹汝霖、章宗祥宅。有一青年当时撞进曹汝霖的卧室(一说,是曹小姐的卧室),把卧床上的锦被一撕,大呼而出,即被警察捉去了。此公即江绍原先生是也。”

  1920年下半年,江绍原从北大毕业,被选派到美国深造。先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比较宗教学系,后在伊利诺大学拿到哲学博士,与江绍铨并称“兄弟博士”。

  回国后,江绍原被北大哲学系录用,25岁便当上了教授。

  ■ 为泰戈尔和林语堂笔战一场

  回国后不久,江绍原便与林语堂展开一场笔战。

  1924年4月,泰戈尔受邀访华,因陈独秀指责,一时非议纷纷。江绍原受邀参与欢迎会,可他觉得远望现场“都有一股又黑又浓的妖气直冲霄斗”,未参与。后在《晨报副镌》上分4期撰文,替泰戈尔辩护。

  江绍原的文章引起林语堂不满。

  林几年前在德国听过泰戈尔演讲,对泰戈尔倡导东方精神、批评西方文明不满,讽刺说“外国商人赶热闹的本领是不亚于中国的文学界”。

  当时印度亡于英国,林语堂认为泰戈尔的主张只是“动物所以谋生于新环境”的生存反应,因吃了英国人的牛肉茶,所以不反对英国人。并暗讽江绍原的文章有“汉奸性”。

  江绍原迅速回击,称林语堂戴了“生物学”和“文学史”双料有色眼镜,分不清动物生存反应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区别。林语堂未再回应。

  1924年11月2日,周作人在日记中写道:“上午在家。下午往访适之。又至东安市场开成北楼,同玄同、伏园、川岛、绍原、颉刚诸人,议出小周刊事,定名曰《语丝》,大约十七日出版,晚八时散。”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顾颉刚提议,用俞平伯诗中“语丝”二字作刊名,得以通过。

  办《语丝》,因周氏兄弟认为“五四运动”只有批判,创造太少。受此影响,江绍原决心做一点扎实学问,专注于民俗研究,后成为民俗学四大泰斗(另三人为周作人、顾颉刚、钟敬文)之一。

  ■ 和鲁迅一起交白卷

  1925年1月,孙伏园在《京报副刊》上征求青年必读书,并“备券投寄海内外名流学者”,共收到78份回信,3份是白卷。

  一个交白卷的是江绍原,他回信说:我不相信现在有哪十部左右的书能给中国青年“最低限度的必须智识”。你们所能征求到的,不过是一些“海内外名流硕彦及中学大学教员”爱读书的书目而已。

  同日,鲁迅也交来白卷,提出:“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第二天,俞平伯亦交白卷,回应:“青年既非只一个人,亦非合用一个脾胃的;故可读的,应读的书虽多,却绝未发见任何书是大家必读的。”

  1926年,张作霖准备进北京,知识群体纷纷南下。鲁迅到中山大学后,写信来拉江绍原。

  1927年4月1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江绍原来,同至福来居夜餐,并邀孟真(傅斯年)、季市(许寿裳)、广平。”

  在鲁迅帮助下,江绍原出任“英吉利语言文学系主任”。不久广州爆发“四一五事变”,多名中大学生被捕,鲁迅营救未果,愤然辞职。江“原本想与鲁迅先生同去”,但鲁迅不同意,胡适亦出面劝说,遂暂留。

  鲁迅出走,与顾颉刚来中大教书颇有关系。顾颉刚曾私下对陈源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盐谷温,陈源写在文章中。顾鼻红,鲁迅私下称他是“朱山根”(古代相书称鼻子为山根)、“鼻”、“红鼻”等,还在小说《理水》中加入“鸟头先生”,说他鼻子红得发紫。

  江绍原与顾颉刚也合不来,颇觉苦闷。

  ■ 捧到了一个金饭碗

  1927年4月至8月中旬,鲁迅在日记中38次提到江绍原,离开中山大学后,二人书信不断。

  在信中,鲁迅颇放松。如8月2日,鲁迅提到“有齐鲁方士夸诞遗风”的“孟德”,显指傅斯年。鲁迅与顾颉刚不睦,而傅、顾曾是同学,傅更偏向顾。且傅斯年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便“瞧不起鲁迅和许寿裳,说他们是‘官’”,不是做学问的。

  10月27日,鲁迅写信开玩笑说:“两日不见,如隔六秋。”此时江绍原已从中山大学辞职,生计无着,鲁迅劝他译文学书卖钱,并几次推荐法郎士的长篇小说《达旖丝》,但江对民俗学更感兴趣,不为所动。

  在许寿裳帮助下,鲁迅被南京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只拿钱不做事,月薪三百大洋。鲁迅共拿了49个月,计1.47万元,折黄金490两。对于拿不拿这笔钱,鲁迅曾十分犹豫。见江绍原困难,便拉他也去当“特约撰述员”。鲁迅在信中语气活泼,因此事基本办妥。

  拿了蔡元培的钱,但鲁迅给江绍原写信却说:“我和此公(指蔡元培),气味不相投者也。”可见鲁迅对江的信任。

  鲁迅与江绍原渐行渐远,一是江绍原当上“特约撰述员”后,生活有保障,便继续学术研究,鲁迅不赞成,却得到周作人支持;二是1928年,鲁迅主持《语丝》编辑后期,受创造社围攻,心情颇郁闷,《语丝》销量倒是“增加了不少”。

1 2 共2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写历史的人步入历史 缅怀当代著名作家凌力二三事

  • 优势栏目

    虞顺祥:讲拉丁文的小熊维尼

  • 优势栏目

    越剧《西厢记》在肥演出 三朵“梅花”同台赢得满堂喝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